[實用新型]雙極化吸頂天線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688502.8 | 申請日: | 2015-09-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029024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2-10 |
| 發明(設計)人: | 汪祝東;付沁波;曹庭友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發斯特精密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23/00 | 分類號: | H01Q23/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張艷美;郝傳鑫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極化 天線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移動通信天線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室內覆蓋的雙極化吸頂天線。
背景技術
在一些密閉的場所,如賓館、酒店等,由于建筑物材料固有的屏蔽作用,增加了無線信號的穿透損耗,容易形成了移動通信的盲區和陰影區,嚴重影響了網絡的信號接收和通話質量。如隔墻的阻擋5~20dB、樓層的阻擋20dB以上、家具及其它障礙物的阻擋2~15dB。因此,為了增強無線信號的室內覆蓋,人們通常會使用各種室內天線。室內天線是各種移動通信對密閉空間進行無線信號覆蓋的關鍵部件,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而其中的吸頂天線更是最為常見的一種。
為了滿足移動通信不斷發展的需求,雙極化天線成為了一種趨勢。但對于樓齡較大的樓宇而言,其在布線當初都是為了單極化天線而設計的。若要在這樣的樓宇中安裝雙極化吸頂天線時,由于雙極化吸頂天線與單極化天線之間結構的差異性(雙極化天線比單極化天線多一條線纜),不便于雙極化系統天線的安裝。而若要改變樓宇的布線結構,更是一件工程量浩大、甚至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改進的雙極化吸頂天線來克服上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雙極化吸頂天線,以方便雙極化天線在樓齡較大的樓宇中的安裝,并可方便該天線的推廣使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雙極化吸頂天線,包括外罩、底板、輻射體、第一同軸電纜及第二同軸電纜,外罩與底板連接以形成一容置腔,輻射體安裝于底板并位于容置腔內,其中,該天線還包括合路器,合路器安裝于底板并位于容置腔外,第一同軸電纜及第二同軸電纜的一端與輻射體連接,另一端穿出底板并穿入合路器合并后從合路器穿出。
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本實用新型的雙極化吸頂天線包括合路器,第一同軸電纜及第二同軸電纜的一端與輻射體連接,另一端穿入合路器合并后穿出,即進入合路器的第一同軸電纜及第二同軸電纜變成了一條線纜,該一條線纜可方便地與樓齡較大的樓宇所預留的接口進行安裝;即,該雙極化吸頂天線的安裝無需改變樓齡較大的樓宇的布線結構,接線方便,有利于該天線進一步大范圍地推廣使用,且該天線的阻抗匹配性能良好。
優選地,輻射體為錐形體。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優選實施例中,該天線還包括支撐條,其一端與輻射體連接,另一端與底板連接。具體地,三個支撐條沿輻射體的周向均勻地間隔設置。
優選地,該天線還包括調節片,其設置于底板并位于容置腔內。具體地,該調節片呈L型。
可選地,底板、輻射體、支撐條及調節片的材質為鋁合金。
優選地,該天線還包括壓緊件,安裝于底板并部分地覆蓋合路器。該壓緊件具有一通孔,第一同軸電纜及第二同軸電纜從合路器穿出的另一端彎折后從通孔穿出。
優選地,該天線還包括引導件,第一同軸電纜及第二同軸電纜從合路器穿出的另一端彎折后穿過引導件。
通過以下的描述并結合附圖,本實用新型將變得更加清晰,這些附圖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雙極化吸頂天線一實施例的結構圖。
圖2為圖1去除外罩后的結構圖。
圖3為圖1的分解圖。
圖4為圖1另一角度的結構圖。
圖5為圖4去除壓緊件后的結構圖。
圖6為圖4的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就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描述,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標號代表類似的元件。
請參考圖1至圖6,本實用新型的雙極化吸頂天線100包括外罩10、底板11、輻射體12、第一同軸電纜13、第二同軸電纜14及合路器15。外罩10與底板11連接以形成一容置腔,輻射體12安裝于底板11并位于容置腔內,合路器15安裝于底板11并位于容置腔外,第一同軸電纜13和第二同軸電纜13的一端與輻射體12連接,另一端穿出底板11以形成垂直極化天線。且,合路器15具有兩個輸入口151及一個輸出口152,第一同軸電纜13及第二同軸電纜14穿出底板11后分別經兩個輸入口151進入合路器15,并經合路器15合并后從輸出口153穿出。
優選地,在本實施例中,輻射體12為錐形體。
進一步地,如圖2及圖3所示,該天線100還包括三個金屬的支撐條16,其一端與輻射體12連接,另一端與底板11連接。且三個支撐條16沿輻射體12的周向均勻地間隔設置。通過該支撐條16與底板11的結合實現了輻射體12較好的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發斯特精密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發斯特精密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68850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新型線路線夾
- 下一篇:無方向性寬帶不等分耦合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