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車輛轉向管柱護套組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688276.3 | 申請日: | 2015-09-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956603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1-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紅勛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1/16 | 分類號: | B62D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強智尚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48 | 代理人: | 王書彪;劉艷芬 |
| 地址: | 102206***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輛 轉向 管柱 護套 組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的轉向管柱,具體而言涉及隔音、降噪、防塵效果優良的轉向管柱護套組件。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汽車的舒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隔音、降噪、防塵等方面都有要求,其中轉向管柱位置的密封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現有的技術的汽車轉向管柱是通過管柱支架和護套共同作用,來隔離前艙噪音與灰塵的,目前汽車使用的管柱支架及其護套如圖1所示。護套11緊固在支架12上,支架12中間通常有1-2個凸包,支架12和護套11進行緊密配合,防止護套11在裝配后轉動,支架12通過卡扣14卡接在管柱13的外壁上。
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在于:現有轉向管柱支架和護套安裝后,因支架12與管柱13之間使用卡扣14卡接,卡扣14容易損壞,配合加工精度難以控制,并且在使用中易因轉向器震動而引起卡扣14開裂脫落。另外,這種連接支架12和管柱13之間的連接方式間隙比較大,噪音容易通過間隙傳到駕駛室內。護套11和支架12之間的連接容易松動,裝配后容易因意外脫落。
因此,現有車輛轉向管柱護套組件的結構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汽車舒適性日益提高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種一種結構簡單,裝配牢固,防塵降噪效果好的車輛轉向管柱護套組件。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車輛轉向管柱護套組件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車輛轉向管柱護套組件,其包括管柱護套本體和管柱護套支架,所述管柱護套支架的上端支撐所述管柱護套本體,以使所述管柱護套本體與車輛的轉向器安裝板緊密配合。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管柱護套支架呈中空的管狀結構,以使所述車輛的轉向管柱穿過。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管柱護套支架的頂部設有折邊,所述折邊的下表面設有均勻分布的第一凸臺,所述管柱護套本體沿所述管柱護套支架的頂部向下延伸,以包覆所述第一凸臺。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管柱護套支架的外表面和所述折邊的下表面之間設有多條加強筋。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管柱護套支架的下端設置有臺階部,以抵靠所述車輛的轉向器殼體。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在所述管柱護套支架的外表面設置有沿所述臺階部軸向向下延伸的、徑向向外凸出的至少一個第二凸臺。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在所述管柱護套支架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凸臺之下設有第三凸臺。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第三凸臺是沿所述管柱護套支架徑向向外凸出的、具有半圓形剖面的凸臺,以與所述轉向器殼體的凹槽過盈配合。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第二凸臺和第三凸臺的高度小于所述臺階部的高度。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管柱護套本體包括套壁和內襯,所述套壁和內襯一體成型。
本實用新型的車輛轉向管柱護套組件的有益效果在于:隔音、降噪、防塵效果比較好;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連接可靠,便于大批量生產。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的轉向管柱護套及其支架裝配圖;
圖2為管柱護套支架的示意圖;
圖3為管柱護套本體的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轉向管柱支架及護套裝配圖。
附圖標記說明
1轉向器安裝板2管柱護套本體3轉向管柱4管柱護套支架
5轉向器殼體11護套12支架13管柱
14卡扣20套壁22內襯40折邊
42加強筋44臺階部401第一凸臺402第二凸臺
403第三凸臺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本實用新型或其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請結合參見圖2-4,本實用新型的車輛轉向管柱護套組件包括管柱護套支架4以及管柱護套本體2。所述管柱護套支架4的下端和轉向器殼體5連接,管柱護套支架4的上端通過所述管柱護套本體2和轉向器安裝板1緊密配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68827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