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手工皂加工的混合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687870.0 | 申請日: | 2015-09-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073942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3-09 |
| 發明(設計)人: | 李郁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炫吉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F9/08 | 分類號: | B01F9/08;C11D13/1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創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宮兆斌 |
| 地址: | 402660 重慶市***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手工 加工 混合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手工皂加工領域,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用于手工皂加工的混合器。
背景技術
手工皂是使用天然油脂與堿液,用人工制作而成的肥皂。常用的油脂包括橄欖油、棕櫚油、椰子油。堿液通常為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的水溶液。手工皂還可依據個人的喜好與目的,加入各種不同的添加物,例如牛乳、母乳、豆漿、精油、香精、花草、中藥藥材、竹炭粉、防腐劑、染料等等。為了讓油脂與堿液及其他添加物完全混合并有效縮短皂化反應的時間,攪拌則是手工皂加工過程中尤為重要的一環。目前,并無專用的手工皂攪拌工具,這樣不僅會影響均勻混合的質量,且使得加工效率低下,同時,還極易因粘附等原因而造成原材料的浪費,進而增加手工皂的加工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手工皂加工的混合器,外套筒既能與內筒桿保持同步的慢速轉動,又能與內筒桿進行反向的高速轉動,如此,可通過改變攪拌片與攪拌桿的轉動方向以實現對初步且輕度的溶液混合以及高速高效的皂化反應。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手工皂加工的混合器,包括橫向設置的內筒桿,內筒桿設置有多組內攪拌組件,每組攪拌組件包括多個攪拌桿,攪拌桿的兩端固連于內筒桿上,且攪拌桿與內筒桿共同形成閉合區域,內筒桿的兩端均通過軸承套設有外套筒,兩外套筒上均固連有兩相對設置且可伸縮的連接組件,位于內筒桿同一側的兩連接組件的末端固連有同一刀架桿,刀架桿于靠近內筒桿的那端設置有若干個長短不一且傾斜設置的攪拌片,刀架桿于遠離內筒桿的那端設置有若干個傾斜設置的刮刀片,兩外套筒中一外套筒沿內筒桿軸向設置有連接筒,另一外套筒的內壁設置有多個缺口槽,每一缺口槽與內筒桿的外壁共同形成兩端寬中部窄的傳動區域,兩相鄰缺口槽之間設置有第一彈性件,第一彈性件的兩端均固連有位于缺口槽內的傳動珠,內筒桿上設置有環形固定件和定位柱,內筒桿上還滑動套設有活動筒,活動筒的末端設置有分離盤,分離盤上設置有若干個能與傳動區域配合的凸起,活動筒的前端設置有可與定位柱配合的鎖緊槽,環形固定件上還設置有第二彈性件,第二彈性件作用于活動筒使得凸起置入傳動區域內。
本實用新型應用時,還需配合使用混合容器,容器可為橫向設置的滾筒式,內筒桿橫向貫穿容器內。容器上端中部設置有進出口,以便溶液的加入和倒出。內筒桿未設置有活動筒的端頭可連接有第一驅動電機,而與外套筒相連的連接筒的末端可連接有第二驅動電機。當剛加入溶液時,為使得各種液體在容器進行初步的混合,則先啟動第一驅動電機,關閉第二驅動電機。滑動活動筒,使得活動筒克服第二彈性件的作用力向定位柱的方向移動,且將定位柱置入鎖緊槽的底端使得活動筒的位置被予以固定,如此可使得分離盤上端的凸起與傳動區域相分離,這樣,位于同一傳動區域內的傳動珠則在第一彈性件的作用下復位至中部,這時,外套筒則因傳動珠的傳動作用與內筒桿保持同步運動的狀態,這樣,攪拌片則會與攪拌桿同步慢速轉動,對容器內的溶液進行初步且輕度的攪拌。待液體全部加入完后,為加快皂化反應的時間,可移動活動筒,使得鎖緊槽與定位柱相脫離,在第二彈性件的支撐作用下,活動筒予以復位,使得分離盤上的凸起置入傳動區域內,這時位于同一傳動區域內的傳動珠則在凸起的作用下,移動至傳動區域的兩端,這樣,外套筒則與內筒桿彼此獨立。這時,分別啟動第一驅動電機和第二驅動電機,第一驅動電機則帶動內筒桿發生高速轉動,設置于內筒桿上的攪拌桿則對容器內的堿液和油脂進行靠內的攪拌;第二驅動電機則帶動外套筒進行反向高速轉動,從而帶動刀架桿進行同步的高速轉動,設置于刀架桿內側的攪拌片則與攪拌桿形成反向流,如此,可進一步加快對堿液和油脂的混合;而設置于刀架桿外側的刮刀片則可將粘附于容器內壁上的油脂或者堿液刮進攪拌桿和攪拌片所能作用的范圍內,如此,可保證對容器內堿液和油脂的充分混合。
為便于實現鎖緊槽與定位柱之間的配合,進一步地,所述鎖緊槽的截面呈L形。應用時,移動活動筒使得定位柱置入鎖緊槽內,待定位柱位于L形的鉤端時,再稍稍旋轉活動筒,如此,則使得定位柱固定于鎖緊槽內。
進一步地,所述內攪拌組件設置有三組,分別為位于中部的中心內攪拌組件和兩個位于中心內攪拌組件兩側的邊內攪拌組件,中心內攪拌組件上的所述閉合區域的區域面積大于邊內攪拌組件上的所述閉合區域的區域面積。本實用新型中,由于多是在容器上端的中部設置有進出口,當溶液進入容器內時,則中部會先聚集液體,再慢慢向兩端進行分散,因而內攪拌組件則設置為中部的閉合區域面積大,如此在初步混合階段可進行高效的攪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炫吉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重慶炫吉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68787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