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中和反應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684804.8 | 申請日: | 2015-09-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897406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2-23 |
| 發明(設計)人: | 劉利德;于雪峰;宋先君;牛小慧;趙立民;裴有棟;師敏;孫海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B21/16 | 分類號: | C01B2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帆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34 | 代理人: | 李增朝 |
| 地址: | 816000 青海省海西*** | 國省代碼: | 青海;6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和 反應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化學反應裝置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中和反應系統,用于除去粗水合肼中的碳酸根。
背景技術
聯二脲(H2NCONHHNCONH2)是生產ADC發泡劑(偶氮二甲酰胺,H2NCONNCONH2)的中間體。ADC發泡劑是像塑制品中應用量最大的光譜性發泡劑,因其無毒、分解溫度適中,且分解產物無色、無味,幾乎可以適用于所有的像塑制品。它也是近年來用量增長最快的發泡劑,國內產量和消耗量都很大。我國ADC發泡劑的生產企業絕大多數采用酸法生產聯二脲,在酸法生產聯二脲的過程中,需使用原料水合肼,其主要反應方程式為:
NH4·H2SO4+2NH2CONH2→H2NCOHNNHCONH3+(NH4)2SO4
但一般的粗水合肼溶液中會含有部分碳酸根,在后期的聯二脲的生產過程中碳酸根對制取聯二脲主反應會造成影響。所以行業中普遍采用的處理方式為先對水合肼采用預中和的方法,以除去粗水合肼溶液中的碳酸根。具體方法為,向粗水合肼溶液中加入濃硫酸或濃鹽酸,使碳酸鈉轉化為硫酸鈉或氯化鈉后,得到的除去了碳酸根的粗水合肼溶液再用來反應制備聯二脲。這一方法在批量制取聯二脲的過程中,粗水合肼溶液的預處理會需求大量的高濃度酸液。若企業附近沒有濃酸生產企業,則需對濃酸進行長距離運輸,但濃酸的運輸成本較高,所以采用此方法的經濟效益較差。此外,在預處理過程中大量高濃度酸液的投入對生產設備的腐蝕也較為嚴重,縮短了生產設備的使用壽命。因此,采用上述方法除去粗水合肼溶液中的碳酸根的效果不理想,且還受到地區和資源環境的限制。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和反應系統,用于解決除去粗水合肼溶液中的碳酸根所使用的傳統方法只能方便在有濃酸生產企業的地區實現且易對生產設備造成較大腐蝕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中和反應系統,包括中和釜,在所述中和釜上開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進料口上安裝有進料管,所述出料口上安裝有出料管,
其中,所述進料管上位于所述中和釜外的管端進一步連接有氣液混合器,所述氣液混合器的一側設置有與其相通的酸氣處理器。
優選地,所述出料管伸入所述中和釜內的管端位于所述中和釜的縱向中部位置。
優選地,所述酸氣處理器為內含有活性炭的的游離氯吸附器。
進一步地,所述中和反應系統還包括酸氣微調管,所述酸氣微調管包括進氣管和出氣管,所述進氣管為部分插入所述中和釜中的條形管,所述出氣管為位于所述中和釜內的環形管,所述進氣管的底端連通所述出氣管,所述出氣管的管壁上開設有多個出氣孔。
優選地,所述進氣管與所述出氣管的管徑相同且均為50~150mm。
優選地,所述出氣孔在所述出氣管的管壁上均勻設置,所述出氣孔的孔徑為3~20mm。
進一步地,所述中和反應系統還包括攪拌裝置,所述攪拌裝置伸入所述中和釜內的一端安裝有攪拌漿。
進一步地,所述中和釜的釜蓋上進一步設置有排氣管
進一步地,所述中和釜的底部進一步設置有排盡管。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中和反應系統具有以下優勢: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中和反應系統,方便酸氣的通入,通過在氣液混合器中將酸氣和堿液進行混合再通入中和釜中,從而避免了酸液直接通入中和釜中造成腐蝕情況的發生,且本實用新型使酸性氣體與堿液進行中和,方便只有酸性氣體而無酸性液體生產企業的地區的使用。本實用新型主要應用在采用氯化氫氣體去除粗水合肼溶液中的碳酸根,因此,本實用新型使得只有氯化氫氣體生產企業的地區也可采用此裝置對粗水合肼溶液中的碳酸根進行去除,從而給粗水合肼溶液的預中和工藝路線提供了又一實現方式。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下文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各種其他的優點和益處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了。附圖僅用于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認為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個附圖中,用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在附圖中,參考數字之后的字母標記指示多個相同的部件,當泛指這些部件時,將省略其最后的字母標記。在附圖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68480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