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節能型組合式廢氣處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659893.0 | 申請日: | 2015-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952567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1-13 |
| 發明(設計)人: | 解修蕊 | 申請(專利權)人: | 解修蕊 |
| 主分類號: | B01D50/00 | 分類號: | B01D50/00;B01D47/06;B01D53/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楊保剛;徐金瓊 |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節能型 組合式 廢氣 處理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廢氣處理裝置領域,更具體的是涉及用于化工行業中廢氣處理的節能型組合式廢氣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化工行業廢氣中諸如粉塵顆粒物、PM2.5、煙氣煙塵、有毒有害氣等如果直接排放至大氣會造成空氣污染,降低環境質量影響人的身體健康。現有化工行業對于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一般要經過無害化處理后才能排除至大氣,而現有廢氣處理裝置結構復雜,功能單一,占地面積大,不便于安裝和拆卸,為此設計一種結構簡、高效、經濟、便于拆卸和的多功能尾氣處理裝置很有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了克服上述技術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節能、經濟、便于拆卸的節能型組合式廢氣處理裝置
本實用新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具體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節能型組合式廢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處理腔,U型處理腔包括左直處理腔、右直處理腔、連通左直處理腔和右直處理腔底端的沉淀室,左直處理腔和右直處理腔頂端均設置有用于噴灑處理液的霧化噴頭,左直處理腔和右處理腔上靠近霧化碰頭處分別設置有進氣管和出氣管,所述廢氣氣流的流向與霧化噴頭噴液路徑相交布置,所述出氣管出口依次鏈接有活性炭處理腔和濾層腔,沉淀室下方設置有排液管和循環液接管,沉淀室內設置有液位傳感器,所述霧化噴頭與循環液接管的之間設置有連通兩者的循環系統,循環系統包括循環管路和設置在循環管路上的循環泵。
進一步地,所述沉淀室外部設置有用于支撐U型處理腔的支撐架在U型處理腔上高于沉淀室處設置有用于添加循環液的加液裝置,加液裝置包括加液口和加液控制閥。
進一步地,所述左直處理腔和右直處理腔內霧化噴頭下方設置有引導循環水流向的導流板,所述導流板外形是從上到下直徑逐漸縮小的圓錐狀,霧化噴頭的噴射方向中心與圓錐狀導流板的中心線重合。
進一步地,所述活性炭處理腔為圓筒狀,包括套筒和設置在套內的可拆卸的活性炭吸收層,套筒的一端內部設置有內螺紋,另一段設置有外螺紋,活性炭處理腔內螺紋端與出氣管鏈接。
進一步地,所述濾層腔為圓筒狀,包括殼體及設置在殼體內的多層聚四氟乙烯濾層,殼體一端內部設置有內螺紋,濾層腔的內螺紋與活性炭處理腔的外螺紋配合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在廢氣進入節能型組合式廢氣處理裝置后經過U型處理腔,在U型處理腔左右直腔中先后兩次經過處理液沉降,這種在U型處理腔中隨流和逆流沉降的效果明顯,廢氣大部分的粉塵雜質被沉降的,出U型處理腔后廢氣再經過活性炭處理腔和濾層腔進一步吸收處理,廢氣就可以安全排放,這種節能型組合式廢氣處理裝置結構簡單,處理高效結構簡單。
2、所述的循環系統連接U型處理腔上下兩端,在工作過程中可以使沉淀室中的處理液多次循環利用,沉降粉塵和有害雜質,這種循環系統有效的提高了處理液的利用率,降低了處理液的消耗,進而節約了成本。
3、活性炭處理腔與出氣管以及濾層腔與活性炭處理腔之間通過螺紋連接,結構簡單、方便安裝和拆卸及清理。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節能型組合式廢氣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活性炭處理腔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濾層腔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循環系統,1-1-循環管路,1-2-循環泵,2-進氣管,3-霧化噴頭,4-U型處理腔,4-1-左直處理腔,4-2-沉淀室,4-3-右直處理腔,5-出氣管,6-活性炭腔,6-1-套筒,6-2-活性炭吸收層,7-濾層腔,7-1-殼體,7-1.1-聚四氟乙烯濾層,7-2-內螺紋,8-導流板,9-架液裝置,9-1-加液口,9-2-閥門,10-液位計,11-支撐架,12-排液管,13-循環液接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和以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解修蕊,未經解修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65989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