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醫用雙管注射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658141.2 | 申請日: | 2015-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890603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2-23 |
| 發明(設計)人: | 王艷艷;梁燕;邵永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人民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J1/20 | 分類號: | A61J1/20;A61M5/178;A61M5/3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50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醫用 雙管 注射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構造簡單,既能便于兩袋液體之間的互配,又能方便排液,且能夠避免液體和針頭被污染以及輸液微粒產生的醫用雙管注射器。
背景技術
如今醫院護士在配制靜脈滴注的液體時,由于每瓶輸液袋內的液體的規格都是固定的,但是病人的用量不固定,因此需要根據病人的需求量進行配液,這需要在輸液袋中加入或抽出不等量的液體,根據病人的用藥情況還需要將兩袋液體進行預混,此過程由于注射器規格大小的限制,多半需要進行多次抽液和排液才能完成,因此需要多次將針頭扎入輸液袋再拔出輸液袋,此過程往往會造成輸液袋內的液體被污染,不僅如此,在輸液袋上的瓶塞行多次抽插后,會產生異常多的瓶塞微粒,這些微粒極易通過靜脈輸液進入至病人的體循環內,給病人的機體帶來了巨大的傷害,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患者的機體老化,這種傷害也會逐年加重。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種構造簡單,既能便于兩袋液體之間的互配,又能方便排液,且能夠避免液體和針頭被污染以及輸液微粒產生的的醫用雙管注射器。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醫用雙管注射器,包括針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針筒內設置有活塞,活塞的底部設置有針栓,針栓的底部設置有拇指環,所述的針筒外側壁中下段的左側設置有一個食指環,針筒外側壁中下段的右側設置有一個中指環,所述的針筒內壁的后二分之一處設置有一層乳白壁,針筒外壁的前二分之一處設置有刻度計,所述的針筒呈圓柱體,針筒內壁的底部設置有一圈卡壁,所述的針筒的頂部設置有三通管,三通管的右側壁的頂部設置有進液管,進液管內的頂部設置有單向瓣膜A,所述的進液管的頂部設置有底座A,底座A頂部的中央位置設置有針頭,所述的底座A頂面的左端設置有磁鐵,底座A頂面的右端設置有轉軸,頂帽通過轉軸設置在底座A的頂面,所述的頂帽的左側壁上設置有側門,所述的側門左右兩旁的底部設置有磁鐵,三通管的左側壁的頂部設置有出液管,出液管內的頂部設置有單向瓣膜B,所述的出液管的頂部設置有底座B,底座B頂部的中央位置設置有針頭,所述的底座B頂面的左端設置有磁鐵,底座B頂面的右端設置有轉軸,頂帽通過轉軸設置在底座B的頂面,所述的頂帽的左側壁上設置有側門,所述的側門左右兩旁的底部設置有磁鐵,所述的底座B的左側壁上設置有加藥管,加藥管的左端設置有密封帽。
所述的拇指環的內壁設置有一層棉墊。
所述的食指環的內壁設置有一層棉墊。
所述的中指環的內壁設置有一層棉墊。
本實用新型構造簡單,使用方便,將進底座A和底座B上的針筒分別插入兩袋輸液袋內,可輕松進行兩袋液體之間的預混,避免了針頭多次抽插,減少了液體被污染的可能,同時避免了因針頭多次在輸液袋的瓶塞上進行抽插而產生異常多的瓶塞微粒,因此不僅為護士的配藥工作提供了便利,同時為病人的靜脈輸液安全健康提供了保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簡易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底座A與頂帽的結構關系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底座B與頂帽的結構關系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人民醫院,未經鄭州人民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65814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