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改進型抓斗式采泥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656721.8 | 申請日: | 2015-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855195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2-09 |
| 發明(設計)人: | 楊青瑞;駱輝煌;馬巍;馮順新;黃偉;蔣艷;柏海霞;班靜雅;李亭玉;邵甜;趙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N1/12 | 分類號: | G01N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譽鑫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 地址: | 100038 北京市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改進型 抓斗 式采泥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抓斗式采泥器,具體涉及一種改進型抓斗式采泥器,屬于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近年來,在水利科研中經常需要研究河湖底部底棲生物的群落結構特征,所以需要對河湖底質中的底棲生物進行取樣。
目前常用的抓斗式采泥器在淤泥質靜水環境中,能夠很好的完成采樣工作,但在卵石底質的河湖中采樣時,常常因為卵石卡住抓斗口,導致采樣不能順利完成。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型抓斗式采泥器,該采泥器可確保在采樣過程中不會被卡住,從而可提高取樣的工作效率。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改進型抓斗式采泥器,包括:抓斗(1)、助力桿(2)和拉桿(3),
前述抓斗(1)由第一抓斗部(101)和第二抓斗部(102)組成,二者的上端為活動連接,連接后可繞連接部張開或閉合;
前述助力桿(2)由第一助力桿(201)和第二助力桿(202)組成,二者的上部為活動連接、下端分別與第一抓斗部(101)和第二抓斗部(102)的上端活動連接;
前述拉桿(3)與第一抓斗部(101)或第二抓斗部(102)活動連接;
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兩個齒狀結構器件(4),
前述齒狀結構器件(4)分別設置在前述第一抓斗部(101)和第二抓斗部(102)的底部的邊緣處,抓斗(1)閉合時兩個齒狀結構器件(4)形成咬合結構。
前述的改進型抓斗式采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齒狀結構器件(4)為齒條。
前述的改進型抓斗式采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齒條焊接在前述第一抓斗部(101)和第二抓斗部(102)的底部的邊緣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在于:
(1)抓斗閉合時兩個齒狀結構器件形成咬合結構,確保了采泥器采樣時不會被卵石卡住,有效的提高了河湖底棲生物采樣的工作效率;
(2)齒狀結構器件選用齒條,結構簡單,容易生產制造。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抓斗式采泥器的主視圖;
圖2是圖1中的抓斗式采泥器的俯視圖;
圖3是圖1中的抓斗式采泥器的側視圖;
圖4是圖1中的抓斗式采泥器的仰視圖。
圖中附圖標記的含義:1-抓斗、2-助力桿、3-拉桿、4-齒狀結構器件、101-第一抓斗部、102-第二抓斗部、201-第一助力桿、202-第二助力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具體的介紹。
參照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的改進型抓斗式采泥器包括:抓斗1、助力桿2、拉桿3和齒狀結構器件4,其中,抓斗1由第一抓斗部101和第二抓斗部102組成,二者的上端為活動連接,連接后可繞連接部張開或閉合;助力桿2由第一助力桿201和第二助力桿202組成,二者的上部為活動連接、下端分別與第一抓斗部101和第二抓斗部102的上端活動連接;拉桿3與第一抓斗部101或第二抓斗部102活動連接;齒狀結構器件4有兩個,分別設置在第一抓斗部101和第二抓斗部102的底部的邊緣處,抓斗1閉合時兩個齒狀結構器件4形成咬合結構,從而確保了采泥器采樣時不會被卵石卡住,進而有效的提高了河湖底棲生物采樣的工作效率。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齒狀結構器件4為齒條,齒條結構簡單,容易生產制造。
更為優選的是,齒條焊接在第一抓斗部101和第二抓斗部102的底部的邊緣處,焊接的連接方式更牢固可靠。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實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65672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