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灌木栽培模式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653286.3 | 申請日: | 2015-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929723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1-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迅;汪志輝;唐懿;賴云松;夏惠;梁東;劉繼;邱霞;焦博雷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王震秀 |
| 地址: | 61113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灌木 栽培 模式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植物的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針對灌木的栽培模式。
背景技術
灌木是人體尺度最佳觀賞點的植物群體,其沒有明顯的主干,其根是生長狀態為叢生狀,大部分的灌木高度在喬木以下草本以上,成熟的灌木一般不高于3m。
目前現有技術中,為了提高土壤溫度,保持土壤水分,維持土壤結構,防止害蟲侵襲作物等,常用的栽培模式是將地膜覆蓋于壟面上,每壟種植單行或雙行植物,但由于灌木根莖淺,在種植灌木時使用這種方法一旦溫度過高將會導致灌木燒死。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方法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灌木栽培模式,不僅能夠實現地膜對于保水、保肥、維持土壤結構、防止雜草和害蟲的侵襲,還能夠克服由于溫度過高,對灌木所產生的損害。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技術方案是:
一種灌木栽培模式,包括單壟,所述單壟包括:種植區,地膜一區,地膜二區,水利系統;其中所述種植區位于單壟縱向中部,所述地膜一區和地膜二區分別位于種植區左右兩側,所述水利系統架于單壟之上;所述單壟橫截面高度為30~40cm,寬度為180~300cm;所述地膜一區和地膜二區的橫截面寬度均為68~72cm,通過此結構以提高土壤溫度,保持土壤水分,維持土壤結構,防止害蟲侵襲作物。
進一步的是,所述水利系統,包括兩根主管和兩根支管,支管與主管相連接。
進一步的是,所述兩根主管,分別位于單壟兩端,一根為進水管,另一根為回水管,通過此結構能夠使剩余的水得到循環利用。
進一步的是,所述進水管與支管連接處設有閥門,以控制每個單壟的水流大小。
進一步的是,所述兩根支管,位于種植區之上,一根靠向地膜一區,另一根靠向地膜二區,灌木種植于兩支管之間。
進一步的是,所述兩根支管上分布有水孔。
進一步的是,所述兩根支管之間距離為27~33cm。
進一步的是,所述單壟與另一單壟之間距離為86~94cm。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灌木栽培模式,采用本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
通過本實用新型的栽培模式,將地膜區域和種植區域相分離,不但保留了使用地膜所帶來的提高土壤溫度,保持土壤水分,保持土壤肥料,維持土壤結構,防止害蟲侵襲作物等有益效果,還有效解決了地膜導致溫度過高而使灌木燒死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栽培模式中所架設的水利系統使得灌溉過程更加方便簡潔,提高水的利用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灌木栽培模式的單壟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灌木栽培模式的單壟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灌木栽培模式的兩個單壟組合結構示意圖。
其中,1是種植區,2是地膜一區,3是地膜二區,4是進水管,5是回水管,6是支管,7閥門,8是水孔,9是灌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闡述。
一種灌木栽培模式,由多個單壟組合而成。
如圖1和圖2所示,實施例中,所述單壟包括:種植區1,地膜一區2,地膜二區3,水利系統;其中所述種植區1位于單壟縱向中部,所述地膜一區2和地膜二區3分別位于種植區1左右兩側,所述水利系統架于單壟之上;單壟橫截面高度為35cm,寬度為200cm;所述地膜一區2和地膜二區3的橫截面寬度均為70cm,通過此結構以提高土壤溫度,保持土壤水分,維持土壤結構,防止害蟲侵襲作物。
所述水利系統,包括兩根主管和兩根支管6,支管6與主管相連接。
其中,兩根主管,分別位于單壟兩端,一根為進水管4,另一根為回水管5,通過此結構能夠使剩余的水得到循環利用。
其中,進水管4與支管6連接處設有閥門7,以控制每個單壟的水流大小。
其中,兩根支管6,位于種植區1之上,一根靠向地膜一區2,另一根靠向地膜二區3,灌木9種植于兩支管6之間;所述兩根支管6上分布有水孔8;兩根支管6之間距離為30cm。
另一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所述單壟與另一單壟之間距離為90cm。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農業大學,未經四川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65328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