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管殼式熱交換器分流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651486.5 | 申請日: | 2015-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944277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1-06 |
| 發明(設計)人: | 呂向平;董娜;李藏雪;王超;李函霖;姜麗娟;馬德宇;楊鳳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電氣動力裝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F9/22 | 分類號: | F28F9/2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60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平房區***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管殼 熱交換器 分流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管殼式熱交換器分流器結構。
背景技術
第三代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用屏蔽電動泵是反應堆一回路系統中關鍵的核心設備之一。由于屏蔽電動泵直接倒懸掛在蒸汽發生器下端,無單獨支撐,屏蔽電動泵轉子浸泡在所運送的流體介質中,轉子在流體中旋轉所產生的損耗都比較大,且屏蔽電動泵中屏蔽套的熱損耗也很大,總損耗占電動機總功率約3000kW,為了將這些熱能帶出,在屏蔽泵的外置設計了一個換熱效率較高的雙流程熱交換器。
該熱交換器水平放置在與屏蔽電機上端,靠近屏蔽電動泵泵側,當屏蔽泵處于熱備用狀態時,熱交換器中二次冷卻水冷卻換熱器一次冷卻水管內的冷卻劑,熱交換器中冷卻劑便處于較低溫度,而此時位于下端的電機腔內的冷卻劑溫度較高,從而產生密度差,形成自然對流,達到了非能動的換熱效果。
由熱交換器水平安裝在屏蔽泵電機上端,熱交換器的一次冷卻劑出入位置受安裝位置的限制設計在同一側的一體化管箱上。一次冷卻劑通過入口管進入管箱后,因空間突然變大、壓力釋放產生大量旋渦和紊流,嚴重影響熱交換效率。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管殼式熱交換器分流器,使其安裝在熱交換器一次冷卻劑入口管位置的一體化管箱內,對進入一體化管箱的冷卻流體進行分流的新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管殼式熱交換器分流器,分流器結構由一個帶有多孔的半圓弧板(1)、一個不帶孔的半圓弧板(2)、一個弧形支撐板(3)和兩個側擋板(4)組成,其主體結構由帶有多孔的半圓弧板(1)與不帶孔半圓弧板(2)通過弧形支撐板(3)連接,側擋板(4)放置在弧形組合結構的兩端,并通過角焊(5)焊接連接構成分流器。本實用新型應用到熱交換器一次冷卻劑入口流場位置,當回路一次冷卻劑通過熱交換器入口管進行熱交換器一體化管箱時,流體首先進行分流器的弧形分流槽,再通過一側帶圓孔的圓弧板排出,使流體順滑過渡,避免了流體在一體化管箱中產生紊流,影響熱交換器的換熱效率。分流器的分流能力可以根據一次冷卻劑的流量大小調節圓弧板的圓孔的大小和數量來進行分配。分流器安裝到熱交換器一次冷卻循環水入口位置,并與熱交換器入口位置一體化管箱焊接固定安裝,形成管殼式熱交換器入口流道分流結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熱交換器分流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B-B剖面圖
圖3為圖1的A向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分流器在熱交換器中的安裝位置示意圖
圖5為圖4的N-N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管殼式熱交換器分流器,分流器結構由一個帶有多孔的半圓弧板、一個不帶孔的半圓弧板2、一個弧形支撐板3和兩個側擋板4組成,其主體結構由帶有多孔的半圓弧板1與不帶孔半圓弧板2通過弧形支撐板3連接,如圖2所示,側擋板4放置在弧形組合結構的兩端,并通過角焊5焊接連接構成分流器。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管殼式熱交換器分流器結構,它安裝在熱交換器一體化管箱的入口位置,運行時它將管殼式熱交換器的入水口流體流暢地引入熱交換器的一體化管箱,如圖4、圖5所示,從而起到分流的功能。分流器設計為適合于一體化管箱安裝的弧形結構,在分流器的一側根據流量的大小設置分流孔數量、位置和大小,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分流器設置了6個分流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電氣動力裝備有限公司,未經哈爾濱電氣動力裝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65148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