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隧道二襯與電纜槽內側墻一體化施工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646291.1 | 申請日: | 2015-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8274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2-02 |
| 發明(設計)人: | 吳傳賢;謝華;尹業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11/10 | 分類號: | E21D1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 地址: | 100024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隧道 電纜 內側 一體化 施工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隧道中集二次襯砌與電纜槽內側墻施工于一體的施工結構,屬于隧道施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隧道施工中,二次襯砌與電纜槽制作是隧道初期支護后的兩個關鍵階段。目前,國內公路隧道二次襯砌與電纜槽內側墻基本上采取分步施工,而電纜槽內側墻一直采用簡易小木?;蜾撃仓?,容易出現溝槽棱角線條不順直、混凝土外露面表面粗糙、接縫密集、錯臺多等問題,雖工程量不大,但嚴重影響了隧道的施工質量。同時單獨施工電纜槽內側墻需要投入大量模板和其他材料及人工的使用,間接性增加施工成本,經濟指標無法達到,并且工序繁多,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施工進度。
發明內容
為解決分步施工中遇到的眾多問題,本實用新型將隧道二襯與電纜槽內墻一次性整體澆筑,使之既降低了成本,又有助于技術進步,同時進一步提升了隧道支護的整體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隧道二襯與電纜槽內側墻一體化施工結構,該結構包括成型模板1、槽鋼2、方木4、液壓臂5、旋轉扣件6,頂部模板3為成型模板1頂部內模,側部模板7為成型模板1側部內模;成型模板1為隧道二襯與電纜槽8的共同成型模板;旋轉扣件6分為頂部模板3的頂部扣件和側部模板7的側部扣件;槽鋼2沿成型模板1的周向均勻布置;成型模板1的底部設有方木4;液壓臂5與旋轉扣件6的側部扣件連接,旋轉扣件6的頂部扣件與隧道二襯的模板連接;所述頂部模板3處設有1%-3%的橫向坡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隧道二襯與電纜槽內側墻設計為一體化成型結構,整個結構施工步驟簡單、線性易控制、外形美觀、提升工程質量。通過在頂部模板設有橫坡可有效提升模板的脫模效率,同時能減少施工步驟,縮短工效,加快施工進度,增加結構的整體性,降低施工成本投入。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結構的正視圖。
圖中:1、成型模板,2、槽鋼,3、頂部模板,4、方木,5、液壓臂,6、旋轉扣件,7、側部模板,8、電纜槽。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原有臺車每環有5塊模板,拱頂一塊,拱腰、拱腳每側各一塊共4塊,改裝時拱頂處模板不做改動,拱腰處模板縮短,拱腳處模板加長并加入電纜槽內墻位置。由于二襯與電纜槽內墻設計混凝土標號同為C25,將二襯臺車拱腳處參照電纜槽內墻的尺寸規格進行改裝后,進而形成隧道二襯與電纜槽內側墻一體化施工結構,該結構中電纜槽內墻與二襯可以同時澆筑,達到一體化施工的目的。
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S1、臺車軌道拼裝;
S2、臺車輪架鋪裝;
S3、下縱梁拼裝;
S4、龍門架拼裝;
S5、上縱向連接梁拼裝;
S6、上縱梁拼裝;
S7、上懸梁拼裝;
S8、鋼筋拼裝工作平臺及龍門架支撐;
S9、上部立柱安裝;
S10、頂模、側模及底模安裝;
S11、安裝液壓及電汽系統。
關鍵部位注意事項:
為避免電纜槽內側墻脫模時因粘膜而破壞臺階棱角處,內側墻上臺階模板設計了1%的橫坡。模板定位時首先定位上部模板,再定位兩側的模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64629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H型鋼組立對中夾緊裝置
- 下一篇:C型鋼臥式組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