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切斷閥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642796.0 | 申請日: | 2015-08-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985794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1-20 |
| 發明(設計)人: | 華良斌;邱德波;吳志雄;高振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龍工(上海)機械制造有限公司;龍工(上海)液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3/24 | 分類號: | F16K3/24;F16K27/04;F16K3/314;F16K31/1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瑩 |
| 地址: | 201612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切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切斷閥,尤其涉及一種氣控制動力切斷閥,屬于制動系統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輪式裝載機的變速箱操縱閥通常都裝有一個氣控切斷閥,以此作為手制動的一種制動方法。
氣控切斷閥多為通氣切斷,傳統的氣控切斷閥結構如圖1所示,由切斷氣缸總成1、進氣過渡接頭2、閥體3、閥芯4等組成。高壓氣體通過進氣過渡接頭2充入切斷氣缸總成1中,壓縮切斷氣缸總成1中的壓力彈簧,此時閥芯4在右端彈簧的作用力下向左移動,從而使切斷閥的進油口I與出油口O斷開(進油口I與回油口R聯通)實現切斷功能,整機制動。當沒有高壓氣體通過進氣過渡接頭2充入切斷氣缸總成1中時,閥芯4在切斷氣缸總成1中的壓力彈簧作用下右移,使進油口I與出油口O聯通,如圖2所示,斷開切斷,整機掛擋正常行駛。
傳統的氣控切斷閥為實現功能設置了進氣過渡接頭,切斷汽缸后必然會加長操縱閥的長度,在整機布置時受整機空間限制,將造成切斷汽缸與車架鉸接板干涉或靠得太近,不便于拆卸維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有限空間布置變速箱的情況下,具有更好的裝配性和維修性的氣控切斷閥。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切斷閥,包括閥體,閥芯設于閥體內,閥體上設有進油口、出油口和回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的一側設有進氣口,閥體另一側內部與閥芯之間設有壓力彈簧;所述閥芯上設有兩個凸臺,兩個凸臺之間設有阻油臺階;未通氣時,阻油臺階位于進油口與回油口之間,阻油臺階與遠離進氣口一端的凸臺之間構成進油口與出油口聯通的腔體;通氣時,阻油臺階位于進油口與出油口之間,阻油臺階與靠近進氣口一端的凸臺之間構成進油口與回油口聯通的腔體。
優選地,所述閥體上進氣口處設有方便與氣管鎖緊連接的外螺紋結構。
優選地,所述閥體上進氣口通道與閥體的閥芯內腔之間通過漸放結構的腔體連接。
當高壓氣體通過閥體的進氣口充入閥體中,壓縮閥芯右端的壓力彈簧,此時閥芯在高壓氣體作用下向右移動,此時阻油臺階位于進油口與出油口之間,從而使進油口與出油口斷開,實現切斷功能,整機制動;當沒有高壓氣體通過閥體的進氣口充入閥體中時,閥芯在右端的壓力彈簧作用下向左移動,此時阻油臺階位于進油口與回油口之間,使進油口與出油口聯通,斷開切斷,整機掛擋正常行駛。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裝置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結構簡單,在有限的裝配空間內,大大提高了整機氣控切斷制動系統的可裝配性和維修性,并且降低了總成的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傳統的氣控切斷閥切斷狀態示意圖;
圖2為傳統的氣控切斷閥非切斷狀態示意圖;
圖3為傳統閥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閥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傳統閥芯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閥芯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閥提供的切斷閥切斷狀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閥提供的切斷閥非切斷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更明顯易懂,茲以一優選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實用新型是在傳統的氣控切斷閥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進,省去了切斷氣缸總成1和進氣過渡接頭2,直接由閥體3和閥芯4組成,對傳統的閥體3和閥芯4的結構進行了改進,并將它們合理的連接在一起,使其具有較好的裝配性和維修性。
結合圖3和圖4,將進氣口設置于閥體3的一側,將閥體3原來與切斷氣缸總成1裝配的內螺紋結構改成外螺紋結構,方便氣管直接鎖緊連接。進氣口通道與閥體3的閥芯內腔之間通過漸放結構的腔體連接。
結合圖5~圖6,將閥芯4上原來構成油通道的兩個凸臺4-1之間的距離增大,并在兩個凸臺4-1之間增加一個阻油臺階4-2。閥芯4右移時,阻油臺階4-2與左側的凸臺4-1之間構成進油口I與回油口R聯通的腔體;閥芯4左移時,阻油臺階4-2與右側的凸臺4-1之間構成進油口I與出油口O聯通的腔體。
結合圖7,裝配時,閥芯4安裝于閥體3內,且閥芯4右側裝有壓力彈簧,即閥體3非進氣口側內部與閥芯4之間裝有壓力彈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龍工(上海)機械制造有限公司;龍工(上海)液壓有限公司,未經龍工(上海)機械制造有限公司;龍工(上海)液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64279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