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玉米秸稈收獲機專用的輸料臂自動旋轉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637807.6 | 申請日: | 2015-08-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907174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2-30 |
| 發明(設計)人: | 楚明;孔德元;陳茜;池洪友 | 申請(專利權)人: | 牡丹江市萬通微孔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D45/02 | 分類號: | A01D45/02;A01D57/00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23109 | 代理人: | 王大為 |
| 地址: | 157011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玉米 秸稈 收獲 專用 輸料臂 自動 旋轉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玉米秸稈收獲機專用的輸料臂自動旋轉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每年產生秸稈大約7億多噸,年收獲秸稈8500多萬噸,僅有10%用在綜合利用上,其余都在露天焚燒,浪費了大量寶貴資源,同時還產生霧霾,因此,借助農業機械對玉米秸稈進行收割能夠有效減少玉米秸稈滯留在土地中的數量。玉米秸稈收割機是在玉米成熟或接近成熟時,根據農藝要求,用機械來完成對玉米秸稈收割的作業農機具。一種針對新型能源開發和減輕農民朋友勞動強度而研究開發的一種新型農業機械,玉米秸稈收割機可配套農村小四輪使用,能夠實現收割玉米秸稈的效果,玉米秸稈收割機縮短了農民的勞動周期,讓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解放出來。在玉米秸稈收獲機使用過程中還存在其輸料臂在調整旋轉方向時必須停機后靠人工手動操作實現,不但耗時費力且效率低下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玉米秸稈收獲機專用的輸料臂自動旋轉裝置,以解決現有玉米秸稈收獲機中的輸料臂在調整旋轉方向時必須停機后靠人工手動操作實現,不但耗時費力且效率低下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玉米秸稈收獲機專用的輸料臂自動旋轉裝置,它包括液壓馬達、主動鏈輪、從動鏈輪、鏈條、旋轉接頭、外支撐套、內支撐套、軸承和支撐架,所述外支撐套和內支撐套同軸設置,所述內支撐套的底端套裝在外支撐套內,所述內支撐套和外支撐套之間設置有軸承,所述內支撐套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旋轉接頭,所述外支撐套通過支撐架與液壓馬達可拆卸連接,液壓馬達的輸出軸上套裝有主動鏈輪,從動鏈輪套裝在內支撐套上且與內支撐套的外壁固定連接,主動鏈輪和從動鏈輪之間設置有鏈條。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科學合理,旋轉接頭用于實現內支撐套與玉米秸稈收獲機的輸料臂連接的構件,液壓馬達為主動鏈輪提供動力,使從動鏈輪在主動鏈輪的轉動下通過鏈條轉動,從而帶動內支撐套轉動,玉米秸稈收獲機的輸料臂在內支撐套的轉動下進行同步轉動。
2、本實用新型省去人力扭轉輸料臂方向的工作程序,實現液壓馬達驅動下控制內支撐套進行旋轉,本實用新型增強了秸稈收獲機的靈活性,有效提高秸稈收獲機的工作效率。
3、人工手動進行輸料臂的扭轉所耗時間為五至八分鐘,同時存在安全隱患,本實用新型可使輸料臂的轉動時間縮短在三至五秒,不但有效縮短了輸料臂轉動的操作時間,操作過程還避免上機踩踏,操作安全可靠。
4、本實用新型在現有秸稈收獲機基礎上改造即可實現,最大限度減少改造的成本,適宜推廣普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中去掉鏈條14;
圖2是主動鏈輪12、從動鏈輪13和鏈條14之間的連接關系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一:結合圖1和圖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包括液壓馬達11、主動鏈輪12、從動鏈輪13、鏈條14、旋轉接頭、外支撐套17、內支撐套18、軸承19和支撐架20,所述外支撐套17和內支撐套18同軸設置,所述內支撐套18的底端套裝在外支撐套17內,所述內支撐套18和外支撐套17之間設置有軸承19,所述內支撐套18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旋轉接頭,所述外支撐套17通過支撐架20與液壓馬達11可拆卸連接,液壓馬達11的輸出軸上套裝有主動鏈輪12,從動鏈輪13套裝在內支撐套18上且與內支撐套18的外壁固定連接,主動鏈輪12和從動鏈輪13之間設置有鏈條14。
本實施方式中主動鏈輪12的外徑小于從動鏈輪13的外徑。本實用新型安裝在秸稈收獲機的風道和輸料臂之間,內支撐套18的底端與風道連通,與內支撐套18的頂端固定連接的旋轉接頭與輸料臂連通。當內支撐套18轉動時,旋轉接頭與內支撐套18同步旋轉,從而帶動輸料臂與旋轉接頭同步旋轉。由于秸稈收獲機是懸掛在拖拉機的上進行秸稈收割工作,所以本實用新型是利用拖拉機液壓輸出連接在液壓馬達11上,液壓馬達11上加工有進油口,液壓馬達11的進油口通過輔助軟管與拖拉機的油箱相連通。
具體實施方式二: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從動鏈輪13套裝在內支撐套18上且位于旋轉接頭和外支撐套17之間。本實施方式中從動鏈輪13的設置位置使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布局更加合理,便于拆卸和安裝。其他結構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牡丹江市萬通微孔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未經牡丹江市萬通微孔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63780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翼子板梁結構
- 下一篇:車輪防護板、車輪的冷卻結構及車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