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增壓發動機轉速跟隨式容積控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615929.5 | 申請日: | 2015-08-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117488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3-30 |
| 發明(設計)人: | 韋山;陳陸駿;梁建新;韋航;陳希;時培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2B37/12 | 分類號: | F02B37/12 |
| 代理公司: | 蕪湖安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張巧嬋 |
| 地址: | 241000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增壓 發動機 轉速 跟隨 容積 控制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排氣管排氣容積控制技術,尤其涉及增壓發動機排氣系統的增壓發動機轉速跟隨式容積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增壓發動機的渦輪增壓系統主要有脈沖增壓系統和定壓增壓系統。定壓增壓系統,各缸共用一根容積較大的排氣管,排氣管系結構比較簡單,排氣管內壓力基本上保持恒定,壓力大小僅與發動機的負荷和轉速有關。定壓增壓系統在高速工況時,泵氣損失較小,渦輪效率較高,性能較優;但是在低速工況時,不能充分利用排氣脈沖能量。脈沖增壓系統,依據各缸發火順序,將排氣不發生干擾的兩個氣缸或三個氣缸和同一根排氣管相連接,排氣管系管徑較小,排氣脈沖能量可以充分利用,低速工況和瞬態工況性能較好;但是在高速工況時,泵氣損失較大。由此可見,如果一臺發動機若同時配備定壓增壓系統與脈沖增壓系統,高速工況時采用定壓增壓系統,低速或瞬態工況時采用脈沖增壓系統,這是較為理想的。
經過檢索,申請人發現申請號為200810203032.6的專利文獻于2009年4月22日公開了一種利用隔板旋轉來調節排氣管容積的渦輪增壓裝置的技術,提供了一種利用旋轉板來實現排氣管容積連續可變的技術,但是由于旋轉板的旋轉需要用手動,不能實現自我旋轉,不僅操作不便,且不能實現排氣管容積的自我調節,不能滿足使用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能夠實現排氣容積的自我調節,提高發動機工作性能的增壓發動機轉速跟隨式容積控制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增壓發動機轉速跟隨式容積控制裝置,包括和發動機的排氣支管連接的排氣總管,排氣總管一端連接渦輪,排氣總管另一端連接有調節排氣容積的調節體;所述調節體內設有和調節體內壁密封接觸的移動體,所述移動體上連接有一端伸入所述調節體內的拉伸桿,所述拉伸桿的另一端和與發動機曲軸連接的控制體連接;所述移動體的橫截面為矩形。
所述控制體包括殼體和離心軸,所述離心軸一端固定在所述殼體上,所述離心軸的另一端穿出所述殼體和發動機的曲軸通過傳動系統連接;還包括設于殼體內和所述離心軸連接的離心腔,所述離心腔內設有和所述離心軸連接的離心彈簧及離心體,所述離心體一端和所述離心彈簧連接,所述離心體的另一端和圓弧板一側密封接觸,所述圓弧板的另一側設有套在圓弧板上的松緊帶;位于殼體內上端的圓弧板連接有拉伸軸,所述拉伸軸和所述拉伸桿連接。
所述離心腔、設于離心腔內的離心彈簧、離心體以及圓弧板構成離心組件,所述離心組件為兩組以上,所述離心組件呈陣列布置。
所述離心軸安裝在殼體中部。
所述圓弧板的個數大于或等于離心腔的個數。
所述圓弧板之間的間隙寬度小于離心體的橫截面寬度。
所述離心體和圓弧板密封接觸的一端端面為和圓弧板適配的弧面。
所述拉伸桿和所述移動體中部相連接。
所述調節體內部腔體的橫截面為長方形;所述控制體內部腔體的橫截面為圓形。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增壓發動機轉速跟隨式容積控制裝置,排氣總管容積根據發動機轉速進行連續可調,且調整過程是自動實現的,不僅結構簡單合理,且能兼顧發動機的各種運行工況,能夠大幅度提高發動機的工作性能。
附圖說明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各幅附圖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增壓發動機轉速跟隨式容積控制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剖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增壓發動機轉速跟隨式容積控制裝置的控制體的橫截面剖面圖。
圖4為圖3中B-B剖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C-C剖面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壓氣機進氣管,2、壓氣機,3、發動機進氣管,4、發動機,5、排氣支管,6、排氣總管,7、渦輪,8、渦輪排氣管,9、調節體,10、移動體,11、控制體,12、拉伸軸,13、拉伸桿,14、離心軸,15、離心腔,16、離心體,17、離心彈簧,18、圓弧板,19、松緊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最優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工程大學,未經安徽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61592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船舶柴油機側推遙控裝置
- 下一篇:一種發動機用中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