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水稻褐飛虱過濾分檢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596534.5 | 申請日: | 2015-08-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9339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1-06 |
| 發明(設計)人: | 邱良妙;占志雄;劉其全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07B1/04 | 分類號: | B07B1/04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學俊 |
| 地址: | 350013 福建省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稻 褐飛虱 過濾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稻褐飛虱過濾分檢裝置,農業病蟲害防治技術領域,尤其應用于水稻重要害蟲稻飛虱(褐飛虱、白背飛虱、灰飛虱)的預測預報和生物測定等農業科研領域。
背景技術
稻飛虱,屬昆蟲綱同翅目(Homoptera)飛虱科(Delphacidae),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害蟲,水稻生產上為害較為嚴重的種類主要是褐飛虱(Nilaparvatalugens)、白背飛虱(Sogatellafurcifera)、灰飛虱(Laodelphaxstriatellus)。尤其是水稻褐飛虱發生為害尤為猖獗,在我國水稻產區都有發生為害,其發生范圍廣、數量大、為害重,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褐飛虱呈周期性爆發為害,給我國糧食生產造成了重大損失,對我國水稻糧食生產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近年來,隨著氣候環境變化、耕作制度和水稻新品種的更替等,褐飛虱的變化發生為害呈不斷加重趨勢,爆發頻率、為害面積、田間種群數量等屢創歷史新高,需引起糧食生產部門和農業科研人員的高度重視,加強監測預警防范,及時采取有效防控技術措施,保護水稻糧食安全生產。
水稻褐飛虱的成蟲有翅能飛,若蟲共5齡,褐飛虱成蟲體長3.6~4.8mm,1齡若蟲、2齡若蟲、3齡若蟲、4齡若蟲、5齡若蟲和成蟲的體長分別為1.1mm、1.5mm、2.0mm、2.4mm、3.2mm和3.6~4.8mm,褐飛虱的體型小,善跳躍,在田間主要以成蟲和若蟲刺吸水稻汁液進行為害,是水稻最重要的害蟲之一,在開展預測預報、田間防效試驗評價、室內生物活性測定等研究過程中,需要進行田間捕捉褐飛虱觀察,尤其是室內生物活性測定試驗通常需要大量不同蟲齡的褐飛虱蟲源,因此,采取快速簡便地采集、分離不同蟲齡的褐飛虱方法顯得尤其重要,但目前沿缺少一種能將田間采集的褐飛虱樣本快速無損地有效分離的設備。
開展水稻褐飛虱科學研究的關鍵是獲取試驗蟲源,試驗昆蟲獲取的速度及試蟲發育階段的整齊度是關系到稻飛虱科學研究數據可靠性和準確性的重要因素,田間褐飛虱種群結構復雜,發育不整齊,田間實際情況往往都是褐飛虱的1齡若蟲、2齡若蟲、3齡若蟲、4齡若蟲、5齡若蟲、成蟲混合發生為害。目前,傳統用瓷盤法、捕蟲網、吸蟲器等方法從田間采集到的稻飛飛虱樣本往往都是各個發育階段的稻飛虱混合樣本,實際實驗過程需要分離出同一個蟲齡的稻飛虱,目前,分離稻飛虱樣本往往需要多個人配合,程序復雜,工作效率極低;有的通過吸蟲槍依靠操作人員目測吸取同一蟲齡的稻飛虱,這種方法也是工作量大,效率較低,且每個試驗人員對同一蟲齡稻飛虱的判斷不容易統一,造成試驗誤差極大,試驗數據的科學性和準確度無法保證;有的是將田間采集的稻飛虱樣本進行麻醉處理,然后人工挑取所需的稻飛虱,這種方法一方面工作量大,而且人工挑取過程中容易造成稻飛虱蟲體受人為機械損傷,導致試驗數據無法真實反映稻飛虱自然種群特性。總之,上述這些稻飛虱樣本分離方法都存在嚴重不足。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快速、簡便的采集的褐飛虱樣本有效提高科研工作效率的水稻褐飛虱過濾分檢裝置。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實現:一種水稻褐飛虱過濾分檢裝置,包括多個中部帶濾網并可直立疊加在一起形成管狀體的套管,位于頂部的套管上方扣設有扣蓋,由上往下套管上濾網的網孔逐漸變小,所述扣蓋中部設置有貫通扣蓋的管口。
進一步的,所述套管數量為6個,并且由上往下套管上濾網的網孔直徑分別為3.5mm、3.0mm、2.2mm、1.8mm、1.3mm和0.15~0.3mm。
進一步的,所述套管的內徑為60~180mm,套管的高度為60~180mm,所述濾網與套管下端之間的距離為5~10mm。
進一步的,所述管口的內徑為10~20mm,并且管口上設置有海綿塞或軟木塞,套管與套管之間以及套管與扣蓋之間采用可拆的承插式套接或螺紋連接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該水稻褐飛虱過濾分檢裝置制作簡單、使用方便,能夠快速、簡便的采集到不同發育階段的褐飛虱試蟲;同時能夠有效避免褐飛虱受到機械損傷,保證試驗昆蟲的完好性,有效提高科研工作效率和試驗數據的準確性。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將通過具體實施例和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構造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將褐飛虱轉移至試管中的狀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未經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59653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降低傾斜滾筒篩邊緣摩擦的裝置
- 下一篇:人文公示板用快粘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