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方便面面桶外杯檢測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595293.2 | 申請日: | 2015-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9163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2-30 |
| 發明(設計)人: | 張鳳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永康包裝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B57/14 | 分類號: | B65B57/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510760 廣東省廣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方便 面面 桶外杯 檢測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用于方便面生產包裝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方便面面桶外杯檢測機。
背景技術
在方便面桶過程中,由于停開機、原物料等、人為等一些因素,會產生一些不良品。一個成品桶是由內杯和外杯兩個環節完成的內杯生產環節中的不良品。針對內杯環節,我們已經添加了內杯檢測機來排出并不是立即投入到方便面生產線使用。但是外杯環節,依然有很多種不良現象存在,主要包括:彎底不良、開片、溢膠、掉套等。我們傳統生產中是沒有檢測設備的,主要是靠人工挑選。因為外杯環節完成之后就直接到了包裝環節,而現有的新型設備的機速較快,所以我們只能在包裝過程中采用人工抽檢。但該方法存在以下缺點:(1)長時間檢測單一產品,眼睛易疲勞,檢測結果難保證;(2)不同人員檢測標準都略有差別,不同意,難保證質量穩定;(3)人工檢測速度慢,能抽檢到的比例很小,存在不良品漏檢流出的風險。(4)人工檢測精度低,一些小的缺陷很難檢出。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檢測準確度較高,檢測高效,結果可靠,降低漏檢風險的方便面面桶外杯檢測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方便面面桶外杯檢測機,包括外杯輸送帶、沿所述外杯輸送帶依次設置的外杯倒置裝置、圖像采集裝置和踢出裝置,外杯輸送帶橫向設置,所述外杯倒置裝置包括吸附滾筒,所述吸附滾筒的外圓面設有弧形環槽,弧形環槽上開設若干吸附孔。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在吸附滾筒的前方設有第一壓縮氣管和第一光電感應開關,第一壓縮氣管具有可將外杯壓緊在弧形環槽內的第一出氣口,第一壓縮氣管上裝有第一電磁閥,第一光電感應開關與第一電磁閥連接。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在吸附滾筒的后方設有第二壓縮氣管和第二光電感應開關,第二壓縮氣管具有可將外杯從弧形環槽吹離的第二出氣口,第二壓縮氣管上裝有第二電磁閥,第二光電感應開關與第二電磁閥連接。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圖像采集裝置包括裝在外杯輸送帶上方的高速工業相機、位于外杯輸送帶一側并與高速工業相機相連的第三光電感應開關以及與所述高速工業相機連接的計算機圖像處理系統。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踢出裝置包括位于外杯輸送帶一側的踢出口和正對所述踢出口設置的第三壓縮氣管,第三壓縮氣管上裝有第三電磁閥,第三電磁閥與所述計算機圖像處理系統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方便面面桶外杯檢測機內部的外杯輸送帶在外杯成型機出碗管道的下方,外杯輸送帶在吸附滾筒的前后兩側各設一段,外杯經過吸附滾筒后被倒置在后一段外杯輸送帶上。桶底由圖像采集裝置拍照,判定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外杯通過踢出裝置踢出外杯傳送帶。本實用新型一方面外杯檢測機對彎底不良、開片、溢膠、掉套等不良品的檢測準確度較高,降低了漏檢的風險;另外一方面,經過檢測機時不良品被踢出也間接地提高了我們包裝環節的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以下將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各元件的結構特點,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時,是以圖1所示的結構為參考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際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永康包裝材料有限公司,未經廣州永康包裝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59529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的發動機潤滑系統
- 下一篇:小型服務器機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