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城市內澇預警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557309.0 | 申請日: | 2015-07-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79144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1-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梓珩;胡威;張乾力;宋夢科;張展顏;曹昕瑋;李若淼;王普章;劉奔奔;李天培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8B21/10 | 分類號: | G08B21/1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31 | 代理人: | 張宇娟 |
| 地址: | 430081 ***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城市 內澇 預警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物聯網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嵌入式的城市內澇預警系統。
背景技術
我國在城市規劃建設方面起步較晚,城市擴張的速度超過了城市原本的規劃,城市硬化面積也不斷增加;極端天氣情況的頻發,加之城市排水系統本身設計之初沒有考慮到當今復雜的水務環境,城市積水與內澇現象頻繁發生。在雨季因極端天氣引起的城市內澇給市政、交通管理部門帶來巨大的壓力,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經濟甚至生命損失。
在生態智能治水模式中,智能化系統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當前的相關系統存在如下問題,阻礙了新模式的發展,包括:現有的內澇數據采集不能滿足監測預警的全部需求,對于部分復雜水文環境不能夠進行有針對性的監控;現有的數字化信息系統缺少對內澇排水相關數據的利用,難以對公眾服務,也缺少為相關部門服務的支撐平臺。故而急需一套完善的排水系統監控預警系統,提供預警信息,促進智能治水的發展,探索公眾服務新方法。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嵌入式的城市內澇預警系統,在城市內澇到來時給公眾提供內澇預警,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補充市場的空白。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城市內澇預警系統,包括硬件采集模塊、網絡傳輸模塊、遠程服務器及終端;所述硬件采集模塊包括水位傳感器、流速傳感器、雨量傳感器和數據處理單片機,所述水位傳感器、流速傳感器、雨量傳感器設于內澇重點區域的下水道內,采集水位、流速及雨量信息;所述單片機將上述信息處理成數字信號,所述網絡傳輸模塊將所述數字信號傳輸至所述遠程服務器進行分析處理,并將預警信息發送至所述終端。
優選的,所述遠程服務器為云服務器分析模塊。
優選的,所述網絡傳輸模塊采用3G/4G移動通信信號,并有有線信號放大器與之配合。
進一步的,所述終端為客戶手機或其它手持終端。
本實用新型的城市內澇預警系統,通過硬件采集模塊中的水位傳感器、流速傳感器、雨量傳感器可有效采集內澇區域的水位、流速及雨量信息,并經由單片機轉化成數字信號傳輸至遠程終端進行精確的處理,再通過客戶端給人們發出預警信息,填充了目前市場的空白。
所述網絡傳輸模塊采用了現有3G/4G進行網絡數據傳輸,降低了系統的成本。同時,通過遠程服務器即云服務器分析模塊的分析與建模,能夠實現智能的內澇預警、內澇行車路徑規劃、內澇發展趨勢預測、內澇時車輛安全停車位等預警以及生活出行的實時服務信息,實現了公眾對內澇的預防和提供出行建議的智能化。
本實用新型的城市內澇預警系統,能夠對內澇進行預警,并提供避免內澇的相關信息服務,減少內澇給公眾帶來的損失,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城市內澇預警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硬件采集模塊的傳感器布置示意圖;
其中:1-雨量傳感器,2-流速傳感器,3-水位傳感器,4-數據處理單片機,5-3G/4G通信模塊,6-云服務器,7-手機。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理解本發明,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優選實施方案進行描述,但是應當理解,這些描述只是為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特征和優點,而不是對本發明權利要求的限制。
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城市內澇預警系統,包括硬件采集模塊、網絡傳輸模塊、云服務器分析模塊以及手機終端。硬件采集模塊用于采集城市下水道流速、流量等信息,通過網絡傳輸模塊將數據傳送到到云服務器分析模塊,云服務器分析模塊用于分析采集到的數據發出預警,并通過手機向公眾進行預警。
硬件采集模塊包括水位傳感器、流速傳感器、雨量傳感器和數據處理單片機,通過在城市易于發生內澇的區域進行傳感器布控,能夠加強對各區域內澇的發生數據進行采集。所述水位傳感器可以檢測到下水管道內的水位情況,所述流速傳感器可以檢測到下水管道內的流速情況,所述雨量傳感器可以獲取地面實時雨量。傳感器所采集的數據交由單片機處理成數字信號,然后交由網絡傳輸模塊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科技大學,未經武漢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55730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柔性LED背光結構
- 下一篇:用于改善側背光液晶顯示效果的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