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厭氧排砂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540030.1 | 申請日: | 2015-07-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900268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2-23 |
| 發明(設計)人: | 平義超;陳友仁 | 申請(專利權)人: | 廊坊市水氣藍德機械設備制造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D7/04 | 分類號: | F04D7/04;F04D13/06;F04D29/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師事務所 11337 | 代理人: | 席小東 |
| 地址: | 065000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厭氧排砂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排砂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厭氧排砂裝置。
背景技術
渣漿泵是選礦、選煤廠各工藝流程中不可缺少的設備之一,現有渣漿泵的工作過程為:將內部含有大量固體懸浮物的漿料直接輸送到下一級處理單元;該種輸送過程主要存在的問題為:由于大量固體懸浮物同時被輸送到下一級處理單元,一方面,在渣漿泵向下一級處理單元輸送物料時,部分大粒徑顆粒物容易堵塞渣漿泵的泵體,從而導致渣漿泵無法正常使用;另外,在渣漿泵輸送攜帶有大粒徑顆料物的漿料時,大粒徑顆料物對渣漿泵泵體磨損較重,從而降低了渣漿泵的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厭氧排砂裝置,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厭氧排砂裝置,包括:蝸殼(1)以及與所述蝸殼(1)連通且位于所述蝸殼(1)下方的漩渦收集沉降倉(2);并且,所述蝸殼(1)和所述漩渦收集沉降倉(2)一體成形;
其中,所述蝸殼(1)的頂部設置有由電機(3)驅動旋轉的葉輪(4);所述蝸殼(1)的右側上部開設有出料口(5);
所述漩渦收集沉降倉(2)的左側下部開設有進料口(6),所述漩渦收集沉降倉(2)的底部設置有排渣口(7)。
優選的,所述進料口(6)沿所述漩渦收集沉降倉(2)的外側圓周切向設置。
優選的,所述漩渦收集沉降倉(2)為圓錐形狀。
優選的,所述漩渦收集沉降倉(2)的高度為200mm-600mm。
優選的,在所述進料口(6)的進料端還設置有引流口(8)。
優選的,還包括輸送管和收集箱;所述收集箱設置于所述排渣口(7)的下方;所述排渣口(7)通過所述輸送管連通到所述收集箱。
優選的,在所述輸送管上安裝有電動閥門。
優選的,所述電動閥門為液壓驅動電動閥門。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厭氧排砂裝置具有以下優點:
根據漩渦式原理,使漿料在腔體內形成一種漩渦,從而使比重大于水的物質能夠通過旋轉沉淀在底部,再由底部管道收集至箱體內,所以,大于水比重的顆粒物不經過泵體葉輪,從而減少顆料物對泵體堵塞及磨損的問題,延長了泵體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厭氧排砂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進料口和漩渦收集沉降倉之間的局部關系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結合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厭氧排砂裝置,通過對現有技術的渣漿泵進行改進,尤其改變了現有渣漿泵的腔體結構,即:在蝸殼下方設置有漩渦收集沉降倉,從而使厭氧排砂裝置對被輸送的漿料進行自動篩選,使被輸送物料內所含的沉渣如:石子、玻璃碎片、沙子等顆粒物通過旋流方式抽送收集并沉降,而僅將過濾掉大粒徑顆粒物的漿料輸送到下一級處理單元,因此,可達到被輸送漿料不賭塞泵體、減少對泵體磨損等優點。
具體的,厭氧排砂裝置包括:蝸殼1以及與蝸殼1連通且位于蝸殼1下方的漩渦收集沉降倉2;并且,蝸殼1和漩渦收集沉降倉2一體成形;
其中,蝸殼1的頂部設置有由電機3驅動旋轉的葉輪4;蝸殼1的右側上部開設有出料口5;漩渦收集沉降倉2的左側下部開設有進料口6,漩渦收集沉降倉2的底部設置有排渣口7,為使用方便,還包括輸送管和收集箱;收集箱設置于排渣口7的下方;排渣口7通過輸送管連通到收集箱。在輸送管上安裝有電動閥門,例如,液壓驅動電動閥門。
另外,進料口6沿漩渦收集沉降倉2的外側圓周切向設置,從而可加大物料進入到漩渦收集沉降倉2的力度。
另外,在進料口6的進料端還設置有引流口8。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厭氧排砂裝置的工作原理為:
厭氧排砂裝置具有自吸功能,首次使用時,從引流口向腔體內部灌滿排注的介質,作為首次引流,以后使用時不必引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廊坊市水氣藍德機械設備制造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廊坊市水氣藍德機械設備制造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54003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