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PCB板的電鍍掛框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516165.4 | 申請日: | 2015-07-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8034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1-25 |
| 發明(設計)人: | 崔春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南德羅拉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5D17/08 | 分類號: | C25D17/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011 江蘇省蘇州市高***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pcb 電鍍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PCB板的電鍍設備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PCB板的電鍍掛框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PCB板的電鍍工序中常用的電鍍掛具多為垂直連續式電鍍掛框,上邊框上安裝一組彈簧夾頭,PCB板經由彈簧夾頭固定在電鍍掛框內,然后以垂直液面的方式浸入電解槽的電解液中。浸沒在電解液中的的掛框部分采用包膠鐵氟龍(PTFE)耐酸堿處理,可以防止與電解液發生電解反應。
在自動化電鍍工藝流程中,電鍍掛框按順序裝配PCB板、流轉進入電鍍槽里進行電鍍處理,在PCB板電鍍流轉時,相鄰的電鍍掛框邊緣會發生碰撞摩擦,一段時間后掛框耐酸堿的包膠部分會老化并破損。破損的掛框部分在電解液中會參與反應,電解液中的金屬離子會附著在破損部分形成刺狀的金屬物,同時還會衰弱PCB板的電解效果并引起電鍍不良。刺狀金屬物會刮傷相鄰的掛框包膠和PCB板,形成惡性循環。而破損的掛框需要整體重新進行包膠處理,操作繁瑣且費用較高。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PCB板的電鍍掛框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一種PCB板的電鍍掛框結構,為矩形框架結構,由上邊框、下邊框固定在左邊框和右邊框上構成,其中下邊框、左邊框和右邊框的表面均設有鐵氟龍包膠層,所述左邊框和右邊框的上部和下部均設有卡套,卡套由鐵氟龍材料制作。
卡套為筒狀開口治具,左邊框和右邊框上各包裹一組,數量視實際破損情況而定,可對掛框包膠破損處簡單處理后嵌套。這樣能夠有效的避免框架兩側碰撞引起的包膠破損,可有效的防止破損處生成金屬異物。安裝結束后,相鄰框架之間由卡套直接接觸碰撞摩擦,一段時間后,如治具破損,簡單更換即可。
作為優選,所述上邊框的兩端分別設置一個316L不銹鋼折彎件,折彎件的基部由螺釘固定在上邊框的端部,折彎件的自由端向上邊框端頭的外側翻折。在相鄰掛框接觸時,折彎件會彈性形變,具有簡單的緩沖作用,避免掛框硬接觸所引起的震蕩,有效避免工藝流轉中的PCB板的脫落現象,更好的保護電鍍掛框。
本實用新型簡單改進了現有技術中的PCB板的電鍍掛框,成本低廉,效果顯著,加工工藝簡單,且組裝便捷,能夠避免掛框的硬碰撞,包膠變形破損,有效提高PCB板電鍍的良品率,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等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邊框,2-下邊框,3-左邊框,4-右邊框,5-鐵氟龍包膠層,6-卡套,7-折彎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參看圖1,本實用新型為矩形框架結構,由上邊框、下邊框固定在左邊框和右邊框上構成,其中下邊框、左邊框和右邊框的表面均設有鐵氟龍包膠層,所述左邊框和右邊框的上部和下部均設有卡套,卡套由鐵氟龍材料制作。卡套為筒狀開口治具,左邊框和右邊框上各包裹一組,數量視實際破損情況而定,可對掛框包膠破損處簡單處理后嵌套。這樣能夠有效的避免框架兩側碰撞引起的包膠破損,可有效的防止破損處生成金屬異物。安裝結束后,相鄰框架之間由卡套直接接觸碰撞摩擦,一段時間后,如治具破損,簡單更換即可。上邊框的兩端分別設置一個316L不銹鋼折彎件,折彎件的基部由螺釘固定在上邊框的端部,折彎件的自由端向上邊框端頭的外側翻折。在相鄰掛框接觸時,折彎件會彈性形變,具有簡單的緩沖作用,避免掛框硬接觸所引起的震蕩,有效避免工藝流轉中的PCB板的脫落現象,更好的保護電鍍掛框。
本實用新型簡單改進了現有技術中的PCB板的電鍍掛框,成本低廉,效果顯著,加工工藝簡單,且組裝便捷,能夠避免掛框的硬碰撞,包膠變形破損,有效提高PCB板電鍍的良品率,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等特點。
最后,應當指出,以上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較有代表性的例子。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實施例,還可以有許多變形。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應認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南德羅拉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南德羅拉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51616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