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可移動式多功能活動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512888.7 | 申請日: | 2015-07-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86431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2-16 |
| 發明(設計)人: | 杭琤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琤 |
| 主分類號: | A61M5/14 | 分類號: | A61M5/14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維益專利事務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 地址: | 213003 江蘇省常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移動式 多功能 活動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移動式多功能活動車。
背景技術
快速康復外科最早由丹麥學者Kehlet等提出,其是指用有循證醫學證據的圍手術期處理的系列優化措施,來減少或降低手術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創傷,達到快速康復。其中包括加強術前術后的心理輔導、改進麻醉方式、注意術中保溫、減少水鈉儲留、提前拔管和早期下床活動等。要實現快速康復外科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早期下床活動,外科手術后患者往往因切口疼痛、術后疲勞、直立不耐受、管道的牽拉、心理及家庭因素影響早期下床活動,術后還是以臥床休息為主,大多數患者直至出院才能獨立下床活動。術后早期下床活動能促使胃腸功能恢復、預防腹脹、促進血液循環、預防精神抑郁、對縮短手術恢復期、盡快恢復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作用,而在目前臨床中,特別在進行重大手術患者中,再起下床活動的理念還未能很好地實施,而患者也未能快速康復出院。
例如食管癌患者的手術創傷較大、術后患者都會留置胃管、深靜脈置管、胸腔引流管等管道,除了靜脈輸液外還要進行腸內營養,給患者下床活動帶來許多不便,雖然臨床上廣泛推薦術后早期下床活動,患者常因思想顧慮、虛弱、管道等原因拒下床活動,加之護理人員配備不足,因此延遲了下床活動時間,這應該受到臨床工作者的重視,并采取措施進行干預。
因此,我們設計了一種有利于患者下床活動的可移動式多功能活動車。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基于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可移動式多功能活動車。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移動式多功能活動車,包括與地面平行的工字形底座、對稱安裝于底座端部下方的四個萬向輪、垂直安裝于底座工字型交界處的兩支立桿,兩支立桿之間離地50cm、70cm和1米處分別焊接有一桿、二桿和三桿,立桿上端部安裝有扶手,三桿兩端開設有向上的管狀輸液架接口,輸液架接口內插設有輸液架,輸液架接口與輸液架之間通過第一手輪鎖緊固定,輸液架包括上端具有掛鉤的上架體、下端插設于輸液架接口內的下架體,上架體套設于下架體內并通過第二手輪鎖緊固定,一桿和二桿上可拆卸掛設有若干彎鉤,萬向輪內安裝有鎖緊裝置。
進一步地,底座、立桿、一桿、二桿和三桿以及輸液架均為不銹鋼材質,底座采用實心不銹鋼結構。
進一步地,一桿、二桿為截面呈圓形的圓柱桿,三桿為截面呈矩形的方柱桿。
進一步地,萬向輪表面設有防滑層。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輸液袋或引流袋可根據病人不同身高及所需高度調節高度,手扶位置高度可選,活動車整體移動平穩,使用安全方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底座,2.萬向輪,3.立桿,4.一桿,5.二桿,6.三桿,7.扶手,8.輸液架接口,9.第一手輪,10.上架體,11.下架體,12.第二手輪,13.彎鉤。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如圖1所示的一種可移動式多功能活動車,包括與地面平行的工字形底座1、對稱安裝于底座1端部下方的四個萬向輪2、垂直安裝于底座1工字型交界處的兩支立桿3,兩支立桿3之間離地50cm、70cm和1米處分別焊接有一桿4、二桿5和三桿6,立桿3上端部安裝有扶手7,三桿6兩端開設有向上的管狀輸液架接口8,輸液架接口8內插設有輸液架,輸液架接口8與輸液架之間通過第一手輪9鎖緊固定,輸液架包括上端具有掛鉤的上架體10、下端插設于輸液架接口8內的下架體11,上架體10套設于下架體11內并通過第二手輪12鎖緊固定,一桿4和二桿5上可拆卸掛設有若干彎鉤13,萬向輪2內安裝有鎖緊裝置。
底座1、立桿3、一桿4、二桿5和三桿6以及輸液架均為不銹鋼材質,底座1采用實心不銹鋼結構。底座1的質量較大,形成對稱的盤狀,使得活動車整體重心低,運動更加平穩,不容易傾倒,病人使用安全。
萬向輪2表面設有防滑層,使得活動車能平穩前行。萬向輪2帶剎車,用于暫停行走時固定多功能活動車。
底座1和立桿之間焊接有支撐桿,使得整體結構更加結實牢固。三桿6最主要的功能是用于手術后早期、體質虛弱的病人當扶手,為縱向截面呈方形的防滑方桿;二桿5和三桿6之間還焊設有手扶桿,手扶桿與三桿6形狀相同,用于身高矮一點的病人當扶手,比扶手7更加適合手術后早期、體質虛弱的病人。扶手7則用于病人恢復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琤,未經杭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51288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