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自然循環余熱鍋爐設備的預熱機構有效
申請號: | 201520512374.1 | 申請日: | 2015-07-16 |
公開(公告)號: | CN204853425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2-09 |
發明(設計)人: | 黃聰仕;王言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煙臺國冶冶金水冷設備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F22B31/08 | 分類號: | F22B31/08;F23J15/06 |
代理公司: | 煙臺雙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梁翠榮 |
地址: | 2655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自然 循環 余熱 鍋爐 設備 預熱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煙道式余熱鍋爐的預熱機構。具體涉及煙道式余熱鍋爐混合循環系統的一種預熱機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煙道式余熱鍋爐循環系統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為自然循環系統,第二類是強制循環系統,第三類是混合循環系統,即一部分受熱面是強制循環,另一部分受熱面是自然循環。
煙道式余熱鍋爐混合循環系統中,煙道式余熱鍋爐受熱面(汽化煙道)通常直徑較大(2-4m),并且長度較長(約30-50m),因而在鍋爐啟動前對系統進行預熱的難度較大,尤其是對自然循環部分的預熱。現有的處理方式有兩種:第一種:開爐前添加木材,焦炭等燃料在爐內預熱,第二種:直接生產,通過控制冶煉強度來控制預熱速度。
其中第一種方式,由于汽化煙道直徑大,長度長,熱源與受熱面距離差別太大,通常預熱效果不明顯;第二種方式,由于鋼水的溫度都在1500℃以上,實際的預熱速度很難控制,因此這種預熱方式對設備的損傷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然循環余熱鍋爐設備的預熱機構,利用煙道式余熱鍋爐系統內熱水循環泵單元的動力,分流一部分汽包的熱水到自然循環受熱面,達到對自然循環部分預熱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自然循環余熱鍋爐設備的預熱機構,包括強制循環煙道和自然循環煙道,強制循環煙道連接有強制循環設備下聯箱組和強制循環設備上聯箱組,自然循環煙道連接有自然循環設備下聯箱組和自然循環設備上聯箱組,自然循環余熱鍋爐設備的預熱機構還包括汽包,汽包連接有熱水循環泵單元,熱水循環泵單元通過流量計連接強制循環設備下聯箱組,其特征在于:熱水循環泵單元還通過預熱旁通管路連接自然循環設備下聯箱組。
預熱旁通管路上安裝有旁通管路閥門。
汽包還通過自然循環下降管路連接自然循環設備下聯箱組;強制循環設備上聯箱組通過強制循環上升管路連接汽包;自然循環設備上聯箱組通過自然循環上升管路連接汽包。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根據混合循環式煙道余熱鍋爐系統的特點,在熱水循環泵單元出口的下降管路與自然循環部件的下聯箱間設預熱旁通管路,系統啟動前,利用熱水循環泵單元的動力分流部分熱水到自然循環受熱面,達到對自然循環部分進行預熱的目的,預熱效果更好,而且預熱過程更易于控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示意圖。圖中箭頭表示流動方向。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本實施例包括強制循環煙道8和自然循環煙道11。強制循環煙道8的下端設有強制循環設備下聯箱組7,上端設有強制循環設備上聯箱組9。自然循環煙道11的下端設有自然循環設備下聯箱組10,上端設有自然循環設備上聯箱組12。
本實施例還包括汽包1,汽包1通過強制循環下降管路2連接熱水循環泵單元3,熱水循環泵單元3通過流量計15連接強制循環設備下聯箱組7。熱水循環泵單元3還通過預熱旁通管路4連接自然循環設備下聯箱組10,預熱旁通管路4上安裝有旁通管路閥門5,可以根據需要打開或關閉預熱旁通管路4。
汽包1還通過自然循環下降管路6連接自然循環設備下聯箱組10。強制循環設備上聯箱組9通過強制循環上升管路13連接汽包1。自然循環設備上聯箱組12通過自然循環上升管路14連接汽包1。
汽包1內的飽和水通過強制循環下降管路2,再經過熱水循環泵單元3增壓,到達強制循環設備下聯箱組7,飽和水經強制循環設備下聯箱組7均勻分配給強制循環煙道8的受熱面,飽和水在吸收高溫煙氣的熱量后,部分汽化成飽和蒸汽與剩下的飽和水形成汽水混合物,在強制循環設備上聯箱組9中匯集并經過強制循環上升管路13返回到汽包1,汽水混合物在汽包1中進行汽水分離,蒸汽從主蒸汽出口送出,分離出的飽和水繼續進行循環。
汽包1內的飽和水通過自然循環下降管路6,到達自然循環設備下聯箱組10,飽和水經自然循環設備下聯箱組10均勻分配給自然循環煙道11的受熱面,飽和水在吸收高溫煙氣的熱量后,部分汽化成飽和蒸汽與剩下的飽和水形成汽水混合物,在自然循環設備上聯箱組12中匯集并經過自然循環上升管路14返回到汽包1,汽水混合物在汽包1中進行汽水分離,蒸汽從主蒸汽出口送出,分離出的飽和水繼續進行循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煙臺國冶冶金水冷設備有限公司,未經煙臺國冶冶金水冷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51237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