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鼻腔的緩釋藥物支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507753.1 | 申請日: | 2015-07-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951924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1-13 |
| 發明(設計)人: | 謝建;魏征;晏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浦易(上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M31/00 | 分類號: | A61M3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鄧琪;宋麗榮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鼻腔 藥物 支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特別涉及一種用于鼻腔的緩釋藥物支架。
背景技術
鼻竇炎及過敏性鼻炎是耳鼻喉常見病及多發病,發生于5~79歲之間。衛生部門調查顯示:目前全球過敏性鼻炎的發病率高達10%至14%,鼻竇炎發病率約占人口的15%左右,全球有將近6億人正在飽受鼻炎的“騷擾”,并呈逐步上升趨勢。
其中66%的哮喘患者是過敏性鼻炎的受害者。據專家介紹,過敏性鼻炎如未得到正確治療,超過1/3的患者最終發展為哮喘。
另外,失嗅癥30%的發病率是由慢性鼻竇炎引起的,造成呼吸性嗅覺減退或失嗅,嗅覺是嗅素隨呼吸或向鼻腔內注入氣流到達嗅區粘膜,由嗅細胞感受傳至皮層中樞而產生的。如鼻孔、鼻腔或鼻咽部閉鎖或粘連,中鼻甲與下鼻甲腫大,鼻腔慢性肉芽腫(結核、梅毒、麻風或硬結病等特異感染所致)、慢性鼻竇炎、變態反應性鼻炎、鼻息肉或腫瘤及鼻中隔彎曲等所致鼻塞,攜帶嗅素的氣流在鼻腔受阻,即可出現嗅覺減退或缺失。
鼻竇又稱鼻旁竇、副鼻竇,為鼻腔周圍多個含氣的骨質腔,它們均以小管與鼻腔相通。它們隱蔽在鼻腔旁邊,上頜竇位于鼻腔兩旁、眼眶上面的上頜骨內;額竇在額骨內;篩竇位于鼻腔上部的兩側,由篩管內許多含氣小腔組成;蝶竇在鼻腔后方的喋骨內。
正常人的鼻腔及鼻竇內之表皮黏膜細胞持續有清澈的液體分泌出來,再經由黏膜細胞上面的纖毛有規率的脈動,將這些分泌物從鼻竇、經由鼻腔往后流到鼻咽腔、喉嚨再吞入食道、及胃中。一般成年人每天約分泌1公升的黏液,藉由這些黏液來維持鼻腔及鼻竇內部的濕度,同時吸附空氣中的灰塵及異物,以保護呼吸道的健康。一旦因為病毒、細菌的入侵,或異物的刺激,導致清澈的黏液分泌變為膿稠,或纖毛喪失有規率的脈動,都會產生膿稠的鼻涕或鼻涕倒流的感覺,而引致鼻炎或鼻膜腫脹,都會使這些小管閉塞。當這些小管閉塞時,就會影響到鼻腔黏液滯流在鼻竇內,影響排放。如果不及早診治,就會演變成為鼻竇炎、過敏性鼻炎或其他鼻炎。
當鼻竇發炎時會造成頭痛、鼻塞、流膿涕、暫時性嗅覺障礙、畏寒、發熱、食欲不振、便秘、周身不適等。較小兒童幼兒可發生嘔吐、腹瀉、咳嗽等癥狀。膿鼻涕刺激咽喉還可以引起咽喉不適,咽喉炎等。
而過敏性鼻炎,通?;颊呓佑|或吸入致敏原后,體內的IgE(免疫球蛋白E)會引致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造成過敏反應。變應原是誘導特異性IgE抗體并與之發生反應的抗原。它們多來源于動物、植物、昆蟲、真菌或職業性物質。變應原主要分為吸入性變應原和食物性變應原。吸入性變應原是變應性鼻炎的主要原因。過敏性鼻炎的患者主要表現為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和腺體分泌增加以及嗜酸粒細胞浸潤等。若上述病癥反復發作,可引起黏膜上皮層增殖性改變,導致黏膜肥厚及息肉樣變。其癥狀與感冒相似,主要是鼻癢、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和流清水狀鼻涕(流鼻水)等癥,間歇性反復發作,發作時鼻粘膜蒼白水腫。嚴重也有可能會演變成鼻竇炎、哮喘或耳部感染。
經鼻內窺鏡鼻腔鼻竇手術已經成為主流,對鼻竇炎具有特別明顯的治療效果。可以精確的去除病變組織和骨頭,使鼻竇開口擴大,恢復鼻竇的正常生理功能。鼻內窺鏡鼻竇手術具有傳統鼻竇炎手術無法比擬的微創性,但術后鼻腔鼻竇功能的恢復需要一定的時間,恢復效果也因個體差異和鼻科學特殊的病理生理學機制的影響等復雜原因存在一定的差別,術后需要較長時間(通常2-3個月)的藥物治療和隨訪處理。另一方面鼻腔空間狹窄,操作處置比較困難,并容易導致鼻腔粘連,從而繼發相關的并發癥和復發可能,為鼻內鏡手術提高了難度。
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手術療法主要有神經阻斷術治療、低溫等離子術、下鼻甲黏膜手術、降低副交感神經興奮性手術,和其他的手術療法,上述手術的復發率高,費用高。
對于藥物治療在鼻腔疾病中的應用,傳統上采用滴鼻或噴霧劑向鼻腔內噴灑藥物的方式。研究表明,由于組織的遮擋,傳統的治療方式下藥物分子并不能順利達到病變部位,只能將不超過30%的藥液不均勻的送達病變部位,大大降低了藥物治療效果。
目前已有鼻腔沖洗裝置,可以用生理鹽水或含有藥物的藥液沖洗鼻腔,但短暫的藥物作用幾乎局限于鼻甲部位內,并不能到達額竇和上頜竇竇體內部,不能對發炎鼻竇直接作用,而多數鼻竇發生病變會涉及幾乎所有竇體。其實,即便藥液能夠進入竇體空腔內部,而對于額竇開口在底部的竇體來講,在清洗或噴藥完成后,幾乎所有藥液都會由竇口流出,藥物也沒有機會貯存在其內部進行長期有效治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浦易(上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浦易(上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50775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