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提高泵浦光可傳輸性的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520498519.7 | 申請日: | 2015-07-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706769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0-14 |
| 發(fā)明(設計)人: | 蔣新穎;王振國;鄭建剛;嚴雄偉;吳登生;康民強;鄧穎;張永亮;張雄軍;李明中;張君;田曉琳;朱啟華;鄭奎興;粟敬欽;胡東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變研究中心 |
| 主分類號: | H01S5/06 | 分類號: | H01S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華冰 |
| 地址: | 621900***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高 泵浦光可 傳輸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激光泵浦耦合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提高泵浦光可傳輸性的裝置。
背景技術
泵浦源是激光器能量的來源,激光二極管(LD)陣列作為激光泵浦源具有波長單一、轉換效率高的優(yōu)點。激光二極管一般是由十數(shù)到數(shù)十個發(fā)光點組成一個巴條,在巴條的長度方向上為二極管發(fā)光單元的慢軸,寬度方向為快軸。受生產工藝的限制,慢軸發(fā)散角全角約為10°-12°,快軸發(fā)散角全角約40°,為了提高二極管光線的可傳輸性,經(jīng)常采用柱面鏡對快軸方向準直,將快軸發(fā)散角壓縮到0.5°以內。由于結構的限制,對慢軸方向的發(fā)散角進行準直比較困難,一般需要采用微透鏡陣列進行準直,造價高昂。
隨著激光器對泵浦源功率密度的要求日益提高,對泵浦源發(fā)出的泵浦光進行縮束,可以提高轉換效率;另外,由于激光器的口徑較大,為了有效的抑制自發(fā)輻射、降低熱功率密度,需要采用較長的激光介質,因此,要求泵浦光的可傳輸性較高。但是,由于慢軸發(fā)散角過大使得泵浦光傳輸性變差,縮束后的發(fā)散性增加,傳輸距離較短,不能滿足高功率激光器對泵浦光傳輸性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種種不足,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提高泵浦光可傳輸性的裝置,通過對泵浦光慢軸的大角度光線進行一次反射,促使反射后的泵浦光慢軸發(fā)散角顯著降低,提高泵浦光的可傳輸性,滿足激光器對泵浦光傳輸距離的要求。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提高泵浦光可傳輸性的裝置,包括LD陣列、位于LD陣列一側的反射板一和反射板二,所述反射板一、反射板二以LD陣列光軸所在的水平面為對稱面,并且兩者沿著LD陣列發(fā)出的泵浦光的傳輸方向傾斜,所述LD陣列自上而下依次設置有疊陣一、疊陣二,所述疊陣一、疊陣二均由巴條沿其快軸方向疊加而成。
進一步,所述反射板一、反射板二的相對面均設置為鏡面結構。
進一步,所述反射板一、反射板二的相對面均鍍有對泵浦光高反射率的膜。
進一步,所述反射板一、反射板二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小于LD陣列的慢軸發(fā)散角。
進一步,所述LD陣列的發(fā)光面寬度與反射板一、反射板二的長度相匹配,所述LD陣列的發(fā)光面長度等于反射板一、反射板二的寬度。
進一步,所述反射板一與反射板二之間距離最小的一端分別與LD陣列的發(fā)光面相接,并且反射板一、反射板二之間的最小距離等于LD陣列的發(fā)光面寬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通過LD陣列與反射板一、反射板二相互配合,對泵浦光慢軸的大角度光線進行反射,促使反射后的泵浦光慢軸發(fā)散角顯著降低,有助于提高泵浦光的可傳輸性。
2、本實用新型通過調整反射板一、反射板二的傾斜角度和長度,保證泵浦光慢軸的大角度光線能夠完成一次反射,具有調整靈活度高、適用范圍廣的特點。
3、本實用新型具有泵浦耦合的功率密度大、效率高的特點。
4、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泵浦光反射的原理圖。
附圖中,LD陣列1、疊陣一2、疊陣二3、反射板一4、反射板二5、巴條6、泵浦光7。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它類同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一種提高泵浦光可傳輸性的裝置,包括LD陣列1、位于LD陣列1一側的反射板一4和反射板二5,結構簡單,成本低,所述反射板一4、反射板二5以LD陣列1光軸所在的水平面為對稱面,并且兩者沿著LD陣列1發(fā)出泵浦光7的傳輸方向傾斜。
通過LD陣列1與反射板一4、反射板二5的相互配合作用,對泵浦光7慢軸的大角度光線進行反射,促使反射后的泵浦光7慢軸發(fā)散角顯著降低,有助于提高泵浦光7的可傳輸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變研究中心,未經(jīng)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變研究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49851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視窗一體下翻式檢修電源箱
- 下一篇:一種快速放電的TEA CO2激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