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無需紅綠燈的立交橋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496140.2 | 申請日: | 2015-07-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959527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1-13 |
| 發明(設計)人: | 吳學志;楊熙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學志;楊熙 |
| 主分類號: | E01C1/04 | 分類號: | E01C1/04 |
| 代理公司: | 貴陽中新專利商標事務所 52100 | 代理人: | 劉楠 |
| 地址: | 550018 貴州省貴陽***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需 紅綠燈 立交橋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需紅綠燈的立交橋結構,屬于道路結構設計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世界各國在“十”字路口、“丁”字路口使用紅綠燈控制各個方向車輛的通行法,此法雖有效控制了各個方向車輛有序通行保證了交通安全,但也間接因等紅綠燈造成車輛扎堆產生堵車,浪費時間并在等紅綠燈時間車輛不熄火,浪費能源造成不必要的空氣污染,紅綠燈有以下幾點不足,第一,各個城市道路都是橫豎交叉又在同一水平面上,而車輛去哪個方向的都有,為了保障車輛安全有序,所以采用紅綠燈控制法,一個方向通行時而另一個方向只能停車等候,這樣就會使大量車輛扎堆造成堵車;第二,因去往每個方向的車輛都有一定等紅綠燈時間,我們可以這樣算一下,如果每個城市每天上路的車輛有一百萬輛,那么就有50萬輛在緩慢行駛,而另50萬輛同時在等紅綠燈;第三,因全世界城市內每時每刻都有一部分車輛在等紅綠燈,而大部分車輛選擇不熄火,加上夏天熱開空調,冬天冷開暖風,這樣一來世界上每天因等紅綠燈會浪費多少能源,又無端產生大量車輛尾氣造成空氣污染;第四,每天城市上班族因等紅綠燈間接產生堵車造成車輛行駛緩慢,為了不延誤上班時間,只能提前很長時間上路。總之目前,車輛擁堵成為世界每個城市一大問題,此問題的一大因素就是紅綠燈造成的。
而現有立交橋有以下幾點不足;第一,占地面積過大,浪費土地資源。第二,各方向立交橋路線亂。第三,建設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無需紅綠燈的立交橋結構,該結構立交層數少,成本低,效果好,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一種無需紅綠燈的立交橋結構,包括橫豎交叉的主干道,在橫豎交叉的主干道的交叉處設置立交橋使得橫豎交叉的主干道彼此獨立通行,在主干道交叉處四周的主干道上分別設置半圓形立交橋一,在半圓形立交橋一兩側分別設有引橋,引橋與對應的主桿道連通,相鄰引橋間連通且使得所有的半圓形立交橋一和引橋構成一個閉環的環形道路。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上下兩層設計,只需在各個城市現有“十”字路和“丁”字路建造無需加寬路面,且在同一時間內個方向車輛可互不干涉通過,即左行車直接左轉,右行車直接右轉,雙向直行直接通過,路線清晰,同時省去等紅綠燈時間提高流速,減少車輛在路上的時間,也能減少能源浪費,大大減少了城市車輛過多的堵車困擾。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運用在十字路時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車輛右轉彎和左轉彎時的線路示意圖;
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運用在丁字路時的結構示意圖一;
附圖4是本實用新型運用在丁字路時的結構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種無需紅綠燈的立交橋結構,如附圖1所示,包括橫豎交叉的主干道1,在橫豎交叉的主干道1的交叉處設置立交橋2使得橫豎交叉的主干道1彼此獨立通行,在主干道1的交叉處四周的主干道1上分別設置半圓形立交橋一3,在半圓形立交橋一3兩側分別設有引橋4,引橋4與對應的主桿道1連通,相鄰引橋4間連通且使得所有的半圓形立交橋一3和引橋4構成一個閉環的環形道路。
在實際運行中,本實施例需要采用一定的交規配合才能更好實現該結構功能,具體為:
如附圖2所示,首先設置交規,在本實施例中主干道與對應引橋連接處規定車輛只能“直行或左轉”或“直行或右轉”,具體而言,在主干道與對應引橋連接處的A、B、D、F處設置為對主干道車輛只能直行或右轉,而引橋車輛只能直行,在主干道與對應引橋連接處的H、C、E、G處設置為對主干道車輛只能直行,而引橋車輛只能直行或左轉,根據上述交規再配合本實施例的結構,則附圖中a、b、則分別表示車輛的右轉彎、左轉彎,在此過程中,主干道上正常直行車輛與引橋上準備動作車輛不會出現會車現象。
附圖3為本實施例的原理應用在丁字路時的結構示意圖,其中附圖3為該丁字路后期會改為十字路口,因此需要在路口交叉處設置立交橋,而附圖4為一般丁字路的設計方案,其原理與十字路一致,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學志;楊熙,未經吳學志;楊熙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49614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模具制作修正平臺
- 下一篇:一種包纏式聚四氟乙烯超微濾管式膜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