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半喂入式聯合收割機秸稈集束收放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471864.1 | 申請日: | 2015-07-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74181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1-11 |
| 發明(設計)人: | 尹健;肖龍祥;孔朵朵;肖龍;黃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尹健 |
| 主分類號: | A01D34/71 | 分類號: | A01D34/71;A01D43/06 |
| 代理公司: | 貴陽春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2109 | 代理人: | 楊云;許振宏 |
| 地址: | 550025 貴州省***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半喂入式 聯合收割機 秸稈 集束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機,尤其涉及一種與聯合收割機配套使用的秸稈集束收放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半喂入式聯合收割機通常沒有秸稈收集裝置;稻谷在經過扶禾、切割、輸送和脫粒作業后,秸稈被直接拋出而散落于田間,然后再通過人力、專用機械、或秸稈收集車對散落四處的秸稈進行收集;不僅比較麻煩、效率低、投入成本大,而且收集率也低。若能開發一種與半喂入式水稻聯合收割機配套使用、能保證秸稈集束整齊堆放的裝置,則無疑會對降低收割成本、提高收割效率產生積極的作用。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半喂入式聯合收割機秸稈集束收放裝置,以達到半喂入式聯合收割機在作業過程中源源不斷收集秸稈、并在行駛過程中將秸稈成堆定量卸車的目的。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括支架、與該支架活動連接的翻轉托架;所述支架由彎曲成凹字形結構的限位桿、彎曲成倒L形狀并分別固定在該限位桿兩個頂端的滑桿、分別固定在兩滑桿上的安裝座構成,所述翻轉托架由鉸接在兩滑桿之間的主托稈框、固定在該主托稈框一外側或兩外側的擋桿構成。
主托稈框上固定有與之垂直的副托稈框。
與現有技術比較,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因此可將本實用新型安裝在脫粒裝置的秸稈出口處,用于承接被拋出的秸稈。當秸稈收集達到一定重量后,翻轉托架便會因失去平衡而繞鉸接點順時針翻轉,從而將秸稈整齊、定量地釋放于田間,便于后續收集;徹底避免了傳統聯合收割機將秸稈直接拋出后四處散落、難以收集的缺陷。本實用新型不僅可確保秸稈整齊堆放,而且不必改變半喂入式聯合收割機的原有結構;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無需動力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A向視圖;
圖3是圖2的俯視圖。
圖中:滑桿1、安裝座2、擋桿3、限位桿4、主托稈框5、副托稈框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3所示:支架上有與之活動連接的翻轉托架。所述支架由向上彎曲成凹字形結構的限位桿4、彎曲成倒L形狀并分別固定在該限位桿兩個頂端的滑桿1、分別固定在兩滑桿1一端的安裝座2構成;所述翻轉托架由鉸接在兩滑桿1之間呈口字形、或凹字形、或目字形結構的主托稈框5、固定在該主托稈框兩外側的擋桿3構成。
當主托稈框5繞鉸接點順時針翻轉時,為了避免此時拋出的秸稈沿途散落,在主托稈框5上固定有與之垂直的副托稈框6;該副托稈框呈口字形、或凹字形、或目字形結構。
工作原理:當秸稈被源源不斷地從脫粒裝置的出口拋出時,秸稈便會沿兩滑桿1下滑至主托稈框5上。當秸稈堆積達到一定重量后,主托稈框5便會失去平衡而繞鉸接點順時針翻轉,直至擋桿3碰到滑桿1;此時,從脫粒裝置出口繼續拋出的秸稈則滑落至副托稈框6上。當主托稈框5上秸稈被卸落于田間后,主托稈框5又會因失重而繞鉸接點逆時針翻轉,直至主托稈框5碰到限位桿4;此時,堆積在副托稈框6上的秸稈便會被轉移至主托稈框5上。如此循環往復,便可將秸稈源源不斷地定量、整齊地釋放于田間,從而便于后續收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尹健,未經尹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47186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喂入背負式方草捆秸稈打捆機
- 下一篇:車載式草坪修剪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