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疏浚余水在線處理的船載一體化處理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464589.0 | 申請日: | 2015-07-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824441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2-02 |
| 發明(設計)人: | 楊梟梟;譚天彪;周歡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04 | 分類號: | C02F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400074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疏浚 在線 處理 一體化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利疏浚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疏浚余水在線處理的船載一體化處理設備。
背景技術
在對河床泥沙淤積嚴重的內源污染控制技術中,底泥疏浚技術使用率相對較高。雖然,國內外提出了以改善水環境為目標的環保疏浚技術并進行了實踐,但在疏浚過程中產生大量疏浚余水,其中含有高濃度的懸浮物、氮、磷及有機物污染物等,高濃度的懸浮物的英文簡稱為SS,直接排放將對受納水體造成污染。因此,在滿足環保疏浚要求的同時,必須滿足疏浚余水的達標排放。相關研究表明,余水中的COD、TP、TN和NH3-N濃度與SS濃度顯著正相關。當SS濃度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2002)二級標準時,COD、TP、TN和NH3-N也均可達到相應標準。因此,將SS作為余水的主要污染物和表征指標,通過控制SS含量即可效控制余水的出水水質。
現有疏浚余水處理都需要通過堆場進行,大致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在輸泥管中投加絮凝劑,使其在輸泥管中快速混合,然后在堆場中反應沉淀。雖然這種方式不需另建水處理設施,但其加藥量大,同時水中藥劑殘留量較高,排放至受納水體將對水生生物的生長繁殖造成影響;另一種則向堆場出水投加絮凝劑,通過絮凝沉淀池后去除懸浮物,該方式雖可大幅降低絮凝劑投加量,但需要在堆場修建水處理設施,基建投資大。顯然,這兩種方式均與高效、快速的疏浚施工要求不符,急需開發疏浚余水在線處理設備。同時,相關研究結果表明,當砂礫粒徑低于150μm時,污染物可在絮凝劑的作用下聚合形成大顆粒、易于沉淀的絮體,從而加快污染物的沉降速度,提高除污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之一。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實現了在在疏浚過程中,對疏浚產生的含污染物的疏浚余水進行及時在線處理。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疏浚余水在線處理的船載一體化處理設備,包括:
旋流式沉砂池,下端設有集泥斗,所述集泥斗下方連有砂水分離器,所述旋流式沉砂池內設有弧形的導流板;
至少一個機械混合池,內部設有攪拌器,側壁設有連通所述旋流式沉砂池的孔;
至少一個絮凝池,側壁設有連通所述機械混合池的孔,內部設有微渦折板,所述微渦折板上設有垂直翼片;
沉淀池,內部設有將沉淀池分隔成上、下區域的斜管組件,所述絮凝池側壁設有連通沉淀池下區域的孔,位于沉淀池上方設有集水槽,設有連通沉淀池上區域的孔;
所述機械混合池和絮凝池環繞旋流式沉砂池布置,所述沉淀池環繞機械混合池和絮凝池布置。
進一步的,還包括用于將泥沙排出的排泥管,所述絮凝池、機械混合池、沉淀池底板均設有穿孔排泥管,所述穿孔排泥管與排泥管連通。
進一步的,還包括固定在沉淀池外殼上的加藥溶解池,所述加藥溶解池通過管線與水泵連通,水泵另一端與加藥管連接,所述加藥管出口端伸入機械混合池和絮凝池中。
進一步的,還包括固定在沉淀池外殼上的回水集水池,所述回水集水池通過管線與水泵連通,水泵另一端與回流射水管連通,所述回流射水管一端伸入所述旋流式沉砂池內。
進一步的,所述集水槽設有連通回水集水池的孔。
進一步的,還包括振動篩,所述振動篩通過水泵將疏浚余水輸入旋流式沉砂池中。
進一步的,斜管組件中的斜管水平傾斜角度在45°至75°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斜管水平傾斜角度為60°。
進一步的,設置在用于疏浚余水的船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種用于疏浚余水在線處理的船載一體化處理設備,本實用新型在保證疏浚效率的前提下,能實現疏浚施工時同時抽吸泥漿,同時在線處理疏浚余水,同時排放的“三同時”效果,極大地改善了現有疏浚作業時的工藝缺陷;本實用新型采用導流板和回流射水管來代替傳統螺旋攪拌裝置,極大地改善了沉砂池中水流流態,有效提高了沉砂效果;本實用新型將砂水分離器和旋流式沉砂池合理地進行結合,能及時將沉砂送往砂水分離器,實現了連續排砂,大大減小了原始沉砂斗容積,較好地實現了本處理設備與疏浚船連續作業的匹配性。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種用于疏浚余水在線處理的船載一體化處理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文將結合具體實施例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應當注意的是,下述實施例中描述的技術特征或者技術特征的組合不應當被認為是孤立的,它們可以被相互組合從而達到更好的技術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交通大學,未經重慶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46458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臭氧-活性炭組合技術處理飲用水裝置
- 下一篇:一種新型取水分配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