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除砷凈水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462044.6 | 申請日: | 2015-07-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84851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2-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邦強;欒好峰;張寧東;耿玉美;黃登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毛允明 |
| 主分類號: | C02F9/04 | 分類號: | C02F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266000 山東省青島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凈水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凈化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除砷凈水裝置。
背景技術
砷污染主要分為天然來源和人為來源2種:天然來源是指含砷巖礦及土壤的風化、含砷礦的淋洗、地質的變遷及地下巖礦物的溶解等進入自然水體中;人為來源是指含砷農藥的使用、砷化物的開采及冶煉、制革、紡織、木材加工、玻璃、油漆顏料和陶瓷等工業廢水對天然水體的污染。上述砷污染來源嚴重污染了地下水及地表飲用水水源,導致飲用水中砷含量超標嚴重,加上我國飲用水相關配套設施比較落后,致使一些農村和偏遠地區的人們長期飲用高砷水,頻頻發生地方性砷中毒事件。因此,研究高效經濟安全的飲用水除砷技術顯得尤其重要。飲用水除砷技術有很多,目前根據相關文獻報道,發展較為成熟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混凝/沉淀法、吸附法、離子交換法、膜技術和生物技術。
中國專利公開號為CN1506329A、發明名稱為一種高砷地下水的處理方法的中國發明專利,主要通過臭氧先將水中的三價砷氧化為五價砷,再通過活性炭吸附進行去除。但是臭氧成本較高,用量不容易控制,并且未反應的臭氧會危害作人員身體健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易實施、好操作,凈水效果好且安全的除砷凈水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除砷凈水裝置,所述除砷凈水裝置包括入水管道,所述入水管道上安裝有管道混合器,所述管道混合器上依水流方向依次設有氧化劑加注口和絮凝劑加注口,高錳酸鉀氧化劑和鐵鹽絮凝劑分別通過所述氧化劑加注口和絮凝劑加注口注入所述管道混合器;原水經過所述入水管道后依次經過絮凝池、配水池、沉淀池和浸沒式超濾池,所述絮凝池、配水池、沉淀池和浸沒式超濾池通過位于相鄰池壁上的開口相連通,所述絮凝池設有助凝劑加注口。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絮凝池設有數個絮凝井。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絮凝池設有9個絮凝井,所述助凝劑加注口設在依水流方向上的第三個絮凝井的進水口處。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經所述配水池分配后的水經管道進入所述沉淀池的下部,所述沉淀池的中部設有斜管,所述斜管上部設有集水槽。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設有數個連貫的V形槽。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沉淀池的側壁上與所述V形槽底部位置相應處設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設有排污閥。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浸沒式超濾池上部設有分水槽,所述分水槽與所述集水槽通過位于所述池壁上的開口相連通,所述分水槽的下部設有超濾膜組件。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浸沒式超濾池設有液位計。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液位計為超聲波液位計。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絮凝池、配水池、沉淀池和浸沒式超濾池底部側壁上均設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安裝有排污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添加高錳酸鉀藥劑對原水進行預氧化處理,可以迅速把水中的三價砷氧化為五價砷,添加鐵鹽絮凝劑,通過鐵鹽混凝劑形成的大量氫氧化鐵礬花吸附水中的五價砷,所形成的含砷礬花在后續的沉淀池和濾池中被分離去除,達到很好的除砷效果。另外,高錳酸鉀藥劑使用成本低且易于控制用量,方便操作,不會對操作人員產生危害。超濾膜組件過濾效果好,水質有保證。絮凝池分為九個絮凝井,旋流效果好,反應徹底。液位計的使用保證了凈水設備的精確運行;沉淀池底部的V形槽對沉積于底部的污物起到聚集作用,排污徹底。沉淀池上部設有集水槽,穩定水流,除顆粒物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毛允明,未經毛允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46204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