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稠油污水活性焦吸附-生物降解深度處理組合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457928.2 | 申請日: | 2015-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824522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2-02 |
| 發明(設計)人: | 仝坤;藺愛國;胡琳;孟曉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東營雙橋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許琪 |
| 地址: | 257091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油污 活性 吸附 生物降解 深度 處理 組合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稠油污水處理設備,特別涉及一種稠油污水活性焦吸附-生物降解深度處理組合裝置。
背景技術
稠油污水來源復雜,主要有采出液脫水分離的含油污水、蒸汽輔助重力驅油(SAGD)污水、深度處理回用鍋爐的尾水(包括浮渣脫水、過濾濃水、離子交換污水等)、洗油管水及其他污水等,含有大量難生物降解的重質原油和化工助劑,經過除油(反相破乳)預處理和氣浮/絮凝物化處理后出水最主要控制指標COD仍高達300mg/L以上,還需要進一步處理方可實現COD小于等于50mg/L的排放標準。
生物法因對環境友好,且成本較低已成為污水處理的首選,但單一生物法仍不能實現稠油污水達標排放,還需要采用其他工藝再進一步處理。吸附法是污水處理的有效保證手段,一般放在生物處理的后端確保污水排放達標。吸附劑的吸附量隨進水污染物濃度升高增大,經生物處理后的污水污染物濃度較低,污水經過吸附處理后出水達標,但吸附劑的吸附量較小,遠未飽和,還可吸附大量的有機物,如果移入生物降解進水的前端既可以吸附大量的有機物,又可以降低生物處理的負荷。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稠油污水活性焦吸附-生物降解深度處理組合裝置。
其技術方案是:包括自動進料機、前吸附池、絮凝沉降罐、生物降解裝置、渣漿泵、后吸附池、沉降罐、板框壓濾機、空壓機、泵,前吸附池的入口端連接自動進料機,前吸附池的出口端連接絮凝沉降罐,絮凝沉降罐通過泵連接生物降解裝置,生物降解裝置經過渣漿泵連接后吸附池,后吸附池連接沉降罐,沉降罐通過板框壓濾機連接前吸附池,生物降解裝置連接空壓機。
上述的生物降解裝置包括一級厭氧池、二級厭氧池、一級好氧池、二級好氧池,一級厭氧池、二級厭氧池,一級好氧池、二級好氧池的進出口依次連接,所述的一級厭氧池、二級厭氧池,一級好氧池、二級好氧池的底部分別設有污泥排出口,污泥排出口連接污泥管道。
上述的前吸附池、后吸附池為層流流化床,確保吸附劑與吸附質的有效接觸。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將使用過的未飽和的吸附劑對生化來水先進行一次吸附處理的方式,因而具有降低生化處理負荷,污染物去除率高,提高吸附劑利用率和使用成本低的優點。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上圖中:自動進料機1、前吸附池2、絮凝沉降罐3、渣漿泵4、后吸附池5、沉降罐6、板框壓濾機7、空壓機8、泵9、污泥管道10、一級厭氧池11、二級厭氧池12、一級好氧池13、二級好氧池14。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1,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本實用新型包括自動進料機1、前吸附池2、絮凝沉降罐3、生物降解裝置、渣漿泵4、后吸附池5、沉降罐6、板框壓濾機7、空壓機8、泵9,前吸附池2的入口端連接自動進料機1,前吸附池2的出口端連接絮凝沉降罐3,絮凝沉降罐3通過泵9連接生物降解裝置,生物降解裝置經過渣漿泵4連接后吸附池5,后吸附池5連接沉降罐6,沉降罐6通過板框壓濾機7連接前吸附池2,生物降解裝置連接空壓機8。
其中,生物降解裝置包括一級厭氧池11、二級厭氧池12、一級好氧池13、二級好氧池14,一級厭氧池11、二級厭氧池12,一級好氧池13、二級好氧池14的進出口依次連接,所述的一級厭氧池11、二級厭氧池12,一級好氧池13、二級好氧池14的底部分別設有污泥排出口,污泥排出口連接污泥管道10。
其中,前吸附池2、后吸附池5為層流流化床型,確保吸附劑與吸附質的有效接觸。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一、采用自動進料機將粉末吸附劑按劑量加入后吸附池中,與厭氧處理和好氧處理組合工藝生物降解的出水充分混合,吸附過濾,停留一定時間后進入沉降罐中實現吸附劑與污水的有效分離。吸附池為層流流化床型,確保吸附劑與吸附質的有效接觸;污水停留3~6小時,吸附劑停留12~24小時,池內吸附劑量達到8~16g/L,控制出水COD小于等于50mg/L;所述吸附劑包括但不限于采用褐煤活性焦、褐煤活性炭、竹炭中的一種或幾種組合,所述厭氧處理和好氧處理組合工藝為曝氣生物濾池,填料包括但不限于聚氨酯泡沫、火山巖、煤渣等一種或幾種組合。
二、生物降解裝置由四級曝氣生物濾池組成,采用一級厭氧池、二級厭氧池,一級好氧池、二級好氧池組合,污水低進高出,確保污水充分與濾料接觸,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被濾料上的微生物捕捉,降解,降解產物和死亡的微生物尸體并經濾料過濾后沉積在底部定期排出。污水在反應器中停留12~24小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未經中國石油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45792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