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解剖型金屬接骨板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457074.8 | 申請日: | 2015-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7658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1-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寶龍;孫守貴;張寶順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貝思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7/80 | 分類號: | A61B17/80 |
| 代理公司: | 天津濱海科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李莉華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解剖 金屬 接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骨科用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是一種解剖型金屬接骨板。
背景技術
指、掌骨骨折是手外傷中常見的骨折類型,手術內固定治療可恢復其良好解剖對位并促進其早期活動,恢復手的功能。傳統指、掌骨骨折使用直型鋼板進行骨折固定,在指、掌骨底部和小頭部固定困難,且抗骨折端移位能力差,無法達到指、掌骨骨折牢固固定的目的,此外,安裝螺釘需要較長的時間且容易松動。因此,針對上述出現的問題,就需要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穩定性好,安裝螺釘不易松動,臨床使用安全性高,手術風險低的解剖型金屬接骨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穩定性好,安裝螺釘不易松動,臨床使用安全性高,手術風險低的解剖型金屬接骨板。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解剖型金屬接骨板,由四個接骨板單元依次連接組成,所述相鄰兩個接骨板單元之間通過一連接件連接,所述接骨板單元由兩個側加壓孔和一個中間加壓孔連接組成,所述兩個側加壓孔關于中間加壓孔對稱,所述兩個側加壓孔和中間加壓孔呈V型結構分部。
進一步地,相鄰兩個接骨板單元的中間加壓孔之間通過一連接件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接骨板單元的厚度為0.8mm、1.0mm或1.2mm。
進一步地,所述接骨板單元的材質為TA2、TA3或00Cr18Ni14Mo3。
進一步地,所述每個接骨板單元的側加壓孔與中間加壓孔的連線與中間加壓孔的中軸線形成的夾角為40~60°。
進一步地,所述接骨板單元為4個、5個或6個。
進一步地,所述側加壓孔和中間加壓孔為圓形孔或腰形孔。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安裝方便,設計有呈V型結構分部的側加壓孔和中間加壓孔,穩定性好;三個加壓孔位于三角形的頂點處,安裝螺釘受力平衡,不易松動;臨床上使用創傷小,安全性高,大大降低了手術風險,有利于病人骨折處的愈合。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接骨板單元;2、連接件;3、側加壓孔;4、中間加壓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解剖型金屬接骨板,由4個厚度為1.0mm的接骨板單元1依次連接組成,接骨板單元1的材質為TA2,接骨板單元1由兩個側加壓孔3和一個中間加壓孔4連接組成,側加壓孔3和中間加壓孔4為圓形孔,兩個側加壓孔3關于中間加壓孔4對稱,兩個側加壓孔3和中間加壓孔4呈V型結構分部,相鄰兩個接骨板單元1的中間加壓孔4之間通過一連接件2連接,每個接骨板單元1的側加壓孔3與中間加壓孔4的連線與中間加壓孔4的中軸線形成的夾角為40°。
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使用時,將解剖型金屬接骨板貼合人體手掌的骨面上,在側加壓孔3和中間加壓孔4上對應安裝上接骨螺釘即可。
實施例二
如圖2所示,一種解剖型金屬接骨板,由5個厚度為0.8mm的接骨板單元1依次連接組成,接骨板單元1的材質為TA3,接骨板單元1由兩個側加壓孔3和一個中間加壓孔4連接組成,側加壓孔3和中間加壓孔4為圓形孔,兩個側加壓孔3關于中間加壓孔4對稱,兩個側加壓孔3和中間加壓孔4呈V型結構分部,相鄰兩個接骨板單元1的中間加壓孔4之間通過一連接件2連接,每個接骨板單元1的側加壓孔3與中間加壓孔4的連線與中間加壓孔4的中軸線形成的夾角為50°。
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同實施例一。
實施例三
如圖3所示,一種解剖型金屬接骨板,由6個厚度為0.1.2mm的接骨板單元1依次連接組成,接骨板單元1的材質為00Cr18Ni14Mo3,接骨板單元1由兩個側加壓孔3和一個中間加壓孔4連接組成,側加壓孔3和中間加壓孔4為腰形孔,兩個側加壓孔3關于中間加壓孔4對稱,兩個側加壓孔3和中間加壓孔4呈V型結構分部,相鄰兩個接骨板單元1的中間加壓孔4之間通過一連接件2連接,每個接骨板單元1的側加壓孔3與中間加壓孔4的連線與中間加壓孔4的中軸線形成的夾角為60°。
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同實施例一。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貝思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北京貝思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45707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多功能全自動行走振動篩
- 下一篇:內科醫生用新型電子聽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