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大明殿燈漏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455867.6 | 申請日: | 2015-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731539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0-28 |
| 發明(設計)人: | 陳凱歌;陳士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市古代天文計時儀器研究所;陳凱歌;陳士剛 |
| 主分類號: | G04F3/02 | 分類號: | G04F3/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鄭瑋 |
| 地址: | 215001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大明 殿燈漏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計時儀器,特別涉及一種大明殿燈漏。
背景技術
大明殿燈漏是元代著名科學家、發明家、鐘表大師郭守敬創制的,陳列在皇宮大明殿前,故稱“大明殿燈漏”,又稱“七寶燈漏”。郭守敬一生創制二十多種天文計時儀器,大明殿燈漏是所有儀器中結構最復雜、難度最大的一種,也是他創造性的成功作品。大明殿燈漏是世界上最早脫離了天文儀器的獨立自鳴鐘,它的誕生比歐洲最早自鳴鐘早半個多世紀。英國著名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在研究了歐洲鐘表史后稱中國北宋水運儀象臺是歐洲中世紀天文鐘的直接祖先。大明殿燈漏高一丈七尺,約5.4米。它的外形像古代宮燈。大明殿燈漏是在研究了北宋蘇頌水運儀象臺后再設計的,他的主要目的與用途是計量時間,因此他把水運儀象臺上觀察、演示天象的渾儀、渾象省掉,保存了計時部分,為了達到更好的計時效果及可觀性,重要梁架用金制作,同時首創性地增加了審平水緩急、測準水勻調的特殊裝置。這是以前任何計時器所沒有的,是郭守敬的首創,也是后世鐘表的楷模,但是該大明殿燈漏已經失傳,其內部具體結構也無從得知,而現有技術中復原的大明殿燈漏依然需依靠現有技術中的外部驅動設備配合驅動,因此,大明殿燈漏的內部具體如何驅動仍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大明殿燈漏,以實現大明殿燈漏的自動計時和報時功能。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大明殿燈漏,包括:底座、曲梁、立架、日月參辰輪、龍虎鳥龜四象、百刻木輪、鐘鼓鉦饒古樂器、傳動系統和驅輪組件;所述立架安裝在所述底座上,與所述曲梁形成框架結構;所述曲梁中間設置有用于觀測水位的雙龍戲珠組件,所述曲梁兩側設置有用于進行持水量監控的龍頭組件;所述驅輪組件安裝于所述底座內并與傳動系統連接,傳動系統包括中心軸,所述中心軸由下向上依次與所述鐘鼓鉦饒古樂器、百刻木輪、龍虎鳥龜四象以及日月參辰輪連接;所述框架結構由上向下分為第一層至第四層;其中,第一層與日月參辰輪對應,第二層與龍虎鳥龜四象對應,所述第三層與百刻木輪對應,第四層與所述鐘鼓鉦饒古樂器對應;所述驅輪組件采用樞輪控制系統,所述傳動系統采用凸輪組件。
作為優選,所述樞輪控制系統包括:樞輪,樞輪的樞輪軸與所述傳動系統通過軸承連接;所述樞輪沿圓周均勻布置有36組條幅,每組條幅中心外側設置有一水斗組件,該水斗組件在每組條幅內受限度地作擺動;所述樞輪一側還設置有樞衡,與所述樞衡對應位置處還設有一關舌,所述關舌通過鏈條與上方的天衡的一端相連,所述天衡為一杠桿,其另一端牽住一擺桿,所述擺桿的前端與樞輪頂部的條輻的前端接觸,該條幅的末端和與該擺桿對稱的限位桿接觸;所述樞輪控制系統還包括水箱和水嘴,所述水嘴一端連通至水箱,另一端和與所述樞衡接觸的水斗組件對應。
作為優選,所述水斗組件包括受水箱、水斗平衡條、受水壺轉軸和水斗平衡塊,所述水斗平衡條與所述受水壺靠近樞輪中心的一端連接,所述水斗平衡塊固定在所述水斗平衡條上,所述受水壺沿所述受水壺轉軸旋轉,且所述水斗平衡條尾端由固定在條幅上的支柱限位。
作為優選,所述受水壺遠離樞輪中心的一端還設置有與所述關舌對應的鐵撥牙。
作為優選,所述傳動系統包括:主動軸、從動軸和中心軸,所述主動軸與所述樞輪軸之間通過軸承連接,所述中心軸與所述主動軸之間通過齒輪傳動,所述從動軸與所述主動軸之間通過同樣通過齒輪傳動。
作為優選,所述傳動系統內的各部件均采用黃銅或不銹鋼材料制備而成。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層的日月參辰輪上設置有燈籠木框,該燈籠木框每日旋轉一周。
作為優選,所述龍虎鳥龜四象在第二層的框架結構上沿東南西北的四個方向上依次設置,所述龍、虎、鳥、龜內均設置有觸發結構,所述中心軸上設置有若干短插銷,用于觸發所述龍、虎、鳥、龜內的觸發結構,使該龍、虎、鳥、龜依刻跳躍。
作為優選,所述百刻木輪上設有一圓盤,該圓盤一周均勻分立十二神人,每個神人代表一個時辰,所述第三層的框架結構上還設有一木人,該木人用手指示對應某一時刻的神人。
作為優選,所述第四層的框架結構內設置有四個木人,每個木人對應鐘、鼓、鉦、饒中的一種樂器,所述鐘鼓鉦饒古樂器每半個時辰轉一圈,其上連接有一長插銷,該長插銷與木人的觸發結構對應,使得木人一刻撞鐘、二刻擊鼓、三刻擊鉦、四刻鳴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市古代天文計時儀器研究所;陳凱歌;陳士剛,未經蘇州市古代天文計時儀器研究所;陳凱歌;陳士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45586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