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能提高水質的水窖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408316.4 | 申請日: | 2015-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690833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0-07 |
| 發明(設計)人: | 黃忠臣;李琛;韓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建筑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3B3/02 | 分類號: | E03B3/02;C02F3/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凱特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鄭立明;付久春 |
| 地址: | 100044***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高 水質 水窖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飲用水處理設施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能提高水質的水窖。
背景技術
我國西北農村地區一直以來水資源都十分匱乏,而對于西北農村地區地廣人稀的現狀而言,國家通過投入大批經費鋪設市政給排水管線來解決缺水問題是不切實際的。西北地區平均年降雨量達到550mm,降雨分配卻十分不均,6~9月四月降雨量達到全年降雨量的百分之七十,雨季降雨集中、雨強大,旱季降雨量又很低。針對這種氣候條件,在西北農村地區興建集雨水窖是經濟而又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通過集雨水窖在雨季收集多余的雨水可以有效保障旱季的水量供應,而興建集雨水窖的成本卻比鋪設市政管線遠距離輸水低得多,可謂一舉兩得。然而,雖然傳統集雨水窖具有體積小、用材少,費用低的優點,但是弊端也十分明顯——由于集雨水窖對雨水收集沒有選擇性,初期地表徑流往往一并收集進入雨水窖,而初期地表徑流沖刷地面,攜帶有大量的化肥、農藥等污染物,極大地降低了雨水窖雨水的水質,長期使用這種水會對人體造成損害。同時,初期雨水攜帶的大量泥土,導致水窖儲水容積下降、需要頻繁的進行清掏,一定程度影響了它的實用價值。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水窖水質差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能提高水質的水窖,能滯留去除所收集的含有較多污染物的地表徑流水中的污染物,提高水窖中的水質。
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提高水質的水窖,該水窖包括:
儲水間,其上部設有取水口和溢流口,
生物滯留池,設有收集地表徑流水和出水的溢水口,所述溢水口與所述儲水間的溢流口連接。
上述水窖中,生物滯留池包括:池體,其內填充設有多層填料,所述多層填料上植抗旱抗澇的植物。
上述水窖中,多層填料的高度低于所述儲水間的溢流口50~100mm。
上述水窖中,生物滯留池的溢水口四周設置1%~2%的坡度。
上述水窖中,多層填料中各層填料的粒徑不同。
上述水窖中,多層填料自上而下填料的粒徑由小到大。
上述水窖中,填料層分為三層,上層為透水性較好的種植土,中層為沙粒,下層為石塊。
上述水窖中,上層填料層厚度為100~150mm,中層填料層厚度為100~200mm,下層填料層厚度為100~200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設置生物滯留池與儲水間的溢流口連接,使收集的雨水先進入生物滯留池進行處理,滯留去除了雨水中的污染物后再排入儲水間,有效提高水窖的水質,且具有運行維護簡便、構造簡單的特點,適于西北地區農村收集雨水之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水窖結構示意圖;
圖中:1-取水口、2-儲水間、3-溢流口、4-生物滯留池、41-溢水口、5-種植土壤、6-粗砂、7-碎石、A-房屋、B-屋面雨水、C-地表徑流水。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能提高水質的水窖,是一種由儲水間和生物滯留池構成的水窖,該水窖的儲水間上部設有取水口,取水口直徑20cm~50cm,通過水泵泵送水窖存水;儲水間側面設有溢流口,溢流口為邊長20cm左右的長方形或直徑15~25cm圓形,溢流口是雨水進入儲水間的唯一通道,該溢流口連接生物滯留池。該生物滯留池包括:池體,上端開口作為收集地表徑流水和出水的溢水口,池體中包含填料層和植被層兩層,填料層填充多層填料,由上至下依次為透水性好的種植土壤、粗砂、碎石。其中,種植土壤層厚度為100~150mm,粗砂層厚度為100~200mm,碎石層厚度為100~200mm。植被層栽種抗旱抗澇的植物。
上述水窖中,生物滯留池的四周設置1%~2%的坡度,以有效匯集庭院內的地表徑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建筑大學,未經北京建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40831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復合電鍍方法
- 下一篇:一種延長鍍液使用壽命的電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