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機座地腳支撐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405898.0 | 申請日: | 2015-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633516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09 |
| 發明(設計)人: | 陳中洋;田儒彰;呂朝帥;曹佳冉;朱妤;趙勝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5/20 | 分類號: | H02K5/20;H02K5/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謝殿武 |
| 地址: | 400039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機座 地腳 支撐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座部件,特別涉及一種機座地腳支撐結構。
背景技術
電機是一種依據電磁感應定律實現電能轉換或傳遞的一種電磁裝置,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機座為電機的重要部件,機座上一般設有用于固定支撐的地腳;目前的機座地腳支撐結構,一般包括對稱設置于機座的左地腳組件及右地腳組件,左地腳組件與右地腳組件的結構一致,均包括支腳Ⅰ、支腳Ⅱ及用于連接支腳Ⅰ與支腳Ⅱ的連接板,支腳Ⅰ、支腳Ⅱ、連接板與機座外壁之間形成機座的內通風道,支腳Ⅰ靠近內通風道的一邊與機座的45°平分線的夾角為α,支腳Ⅱ靠近內通風道的一邊與機座的45°平分線的夾角為β,機座的45°平分線與機座的中垂線之間具有45°夾角,α、β亦可稱為支撐角,其中α=β;這種等分規則(即α=β)的支撐結構設計使得內通風道的通風面積難以增大,不利于提高機座的冷卻能力。
因此,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就需要對現有的機座地腳支撐結構進行改進,能夠增大內通風道的通風面積,有利于提高機座的冷卻能力。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座地腳支撐結構,能夠增大內通風道的通風面積,有利于提高機座的冷卻能力。
本實用新型的機座地腳支撐結構,包括對稱設置于機座的左地腳組件及右地腳組件,所述左地腳組件與右地腳組件均包括支腳Ⅰ、支腳Ⅱ及用于連接支腳Ⅰ與支腳Ⅱ的連接板,所述支腳Ⅰ、支腳Ⅱ、連接板與機座外壁之間形成機座的內通風道,所述支腳Ⅰ靠近內通風道的一邊與機座的45°平分線的夾角為α,所述支腳Ⅱ靠近內通風道的一邊與機座的45°平分線的夾角為β,所述機座的45°平分線與機座的中垂線之間具有45°夾角;所述α≠β。
進一步,所述α為0°-45°,所述β為0°-45°。
進一步,所述α為15°,所述β為25°。
進一步,所述連接板的外側設有散熱筋。
進一步,所述左地腳組件與右地腳組件均還包括底板,所述支腳Ⅰ的底面向下延伸形成與底板固定連接的接腳Ⅰ,所述支腳Ⅱ的底面向下延伸形成與底板固定連接的接腳Ⅱ。
進一步,所述底板的截面呈楔形。
進一步,所述支腳Ⅰ和支腳Ⅱ均與機座一體成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機座地腳支撐結構,在滿足機座地腳支撐的前提下通過調整支撐角α、β,使用不規則支撐,使α≠β,能夠增大內通風道的通風面積,從而提高機座的整體冷卻散熱能力,降低電機溫升;本實用新型構思新穎,通過較小的改進即可達到較優的技術效果,具有較強的推廣應用價值。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Y-Y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Y-Y視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機座地腳支撐結構,包括對稱設置于機座1的左地腳組件及右地腳組件,所述左地腳組件與右地腳組件均包括支腳Ⅰ2、支腳Ⅱ3及用于連接支腳Ⅰ2與支腳Ⅱ3的連接板4,所述支腳Ⅰ2、支腳Ⅱ3、連接板4與機座1外壁之間形成機座1的內通風道5,所述支腳Ⅰ2靠近內通風道5的一邊與機座1的45°平分線L的夾角為α,所述支腳Ⅱ3靠近內通風道5的一邊與機座1的45°平分線L的夾角為β,所述機座1的45°平分線L與機座1的中垂線M之間具有45°夾角;所述α≠β;機座1的中垂線M通過機座1中心并垂直于水平面,使得本實施例所述的機座1的45°平分線L具有特定性;支腳Ⅰ2和支腳Ⅱ3可與與機座1一體成型,以提高支撐強度,簡化生產制造工藝;內通風道5的截面類似于梯形;所述α為0°-45°,所述β為0°-45°,能夠較好地滿足支撐和散熱需求;優選地,所述α為15°,所述β為25°;在滿足機座1地腳支撐的前提下通過調整支撐角α、β,使用不規則支撐,使α≠β,能夠增大內通風道5的通風面積,從而提高機座1的整體冷卻散熱能力,降低電機溫升。
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板4的外側設有散熱筋41;連接板4的內側為內通風道5區域;設置散熱筋41,能夠進一步提高機座1的散熱性能;本實施例中,所述左地腳組件與右地腳組件均還包括底板6,所述支腳Ⅰ2的底面向下延伸形成與底板6固定連接的接腳Ⅰ21,所述支腳Ⅱ3的底面向下延伸形成與底板6固定連接的接腳Ⅱ31;使用時,底板6的底面與地面接觸,以平均分配電機載荷,提高支撐效果;所述底板6的截面可呈楔形,適應不同高度的接腳Ⅰ21及接腳Ⅱ31;底板6與接腳Ⅰ21及接腳Ⅱ31之間一體鑄造成型。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40589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氟橡膠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種有機硅橡膠復合型增粘劑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