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合成PU樹脂用反應釜的混合加熱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405860.3 | 申請日: | 2015-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768675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1-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曉隆;姚克儉;趙波峰;柯偉;嚴權珍 | 申請(專利權)人: | 臺州宏得利樹脂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19/18 | 分類號: | B01J19/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7015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合成 pu 樹脂 反應 混合 加熱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生產PU樹脂中混合加熱系統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合成PU樹脂用反應釜的混合加熱系統。
背景技術
如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號為201220255446.5的一種合成樹脂用反應釜的混合加熱系統,所述混合加熱系統包括一用于通入熱蒸汽的外盤管和一電熱器,外盤管繞置在反應釜外部,外盤管上開設有一蒸汽進口和一蒸汽出口;電熱器設置在反應釜內部,通過在反應釜外部設置外盤管,以及在反應釜內部設置電熱器,實現了兩種加熱方式的混合;該混合加熱系統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優點,使反應釜內部迅速升溫;同時在不需要過快加熱時,還可以只啟用單一的加熱方式;該合成樹脂用反應釜的混合加熱系統切換靈活、加熱速度快,使用方便,但是將電熱器置于反應釜之中,并直接與反應液接觸,存在漏電等安全隱患,進而影響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全性能高的混合加熱系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合成PU樹脂用反應釜的混合加熱系統,包括外設有夾套且內設有盤管的反應釜,所述夾套上設有進口和出口,所述進口連接有蒸汽進口管,出口連接有蒸汽出口管,所述盤管連接有使導熱油充入的進油管和使導熱油排出的出油管。
進一步,所述的盤管由鈦合金制成。
對比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混合加熱方式的介質都沒有直接與反應液直接接觸,也無需在通電的條件下進行操作,降低了操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一種合成PU樹脂用反應釜1的混合加熱系統,包括外設有夾套11且內設有盤管2的反應釜1,所述夾套11上設有進口12和出口13,所述進口12連接有蒸汽進口管14,出口13連接有蒸汽出口管15,所述盤管2連接有使導熱油充入的進油管21和使導熱油排出的出油管22。
通過外設有夾套11且內設有盤管2的反應釜1,使利用蒸汽充入夾套11的進口12,充滿夾套11后,由反應釜1出來,進而利用蒸汽對反應釜1內的反應液進行換熱(升溫),而另一方面,利用導熱油充入盤管2的進油管21,充滿盤管2后,由盤管2的出油管22排出,進而利用導熱油對反應液進行換熱(升溫),實現了兩種加熱方式的混合,使反應釜1內部迅速升溫;
該混合加熱系統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優點,蒸汽加熱具有加熱迅速、耐高溫、耐腐蝕、無環境污染、無需鍋爐自動加溫、使用方便等特點,而導熱油加熱具有低壓、高溫、安全、高效節能的特點,使在不需要過快加熱時,還可以只啟用單一的加熱方式;該合成樹脂用反應釜1的混合加熱系統切換靈活、加熱速度快,使用方便;
以上的混合加熱方式的介質都沒有直接與反應液直接接觸,也無需在通電的條件下進行操作,降低了操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進一步,所述的盤管2由鈦合金制成。
鈦合金在許多介質中有優秀的耐腐蝕性,表面光潔,無污垢,密度小,強度高,因而重量輕,密度小,比強度高,導熱油不易在其內部產生焦垢,使用壽命高。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進行通常的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臺州宏得利樹脂有限公司,未經臺州宏得利樹脂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40586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