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油井防盜油檢測報警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520397029.8 | 申請日: | 2015-06-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667567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23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柴鈺;李新春;徐東生;劉小龍;高翔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西安科技大學(xué) |
| 主分類號: | G08B13/18 | 分類號: | G08B13/18;G08B13/191;H02J7/35 |
| 代理公司: | 西安創(chuàng)知專利事務(wù)所 61213 | 代理人: | 譚文琰 |
| 地址: | 710054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一種 油井 防盜 檢測 報警裝置 | ||
1.一種油井防盜油檢測報警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設(shè)置在油井旁側(cè)的底座(1)、固定連接在底座(1)頂部的豎直支撐桿(2)和固定連接在豎直支撐桿(2)上部的水平支撐板(3),所述豎直支撐桿(2)的頂部通過轉(zhuǎn)動軸(6)轉(zhuǎn)動連接有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20°~50°的太陽能光伏板(4),所述太陽能光伏板(4)的采光面朝南設(shè)置,所述底座(1)內(nèi)部設(shè)置有蓄電池(5),所述水平支撐板(3)的端部通過鉸接軸(7)鉸接有探測器殼體(8),所述探測器殼體(8)內(nèi)部設(shè)置有對準(zhǔn)油井上的放油閥設(shè)置的紅外微波雙鑒探測器(9),所述探測器殼體(8)上設(shè)置有拆除檢測電路(10),所述水平支撐板(3)的頂部設(shè)置有控制盒(11),所述控制盒(11)內(nèi)設(shè)置有太陽能發(fā)電及報警控制電路,所述太陽能發(fā)電及報警控制電路包括微控制器(12)、與微控制器(12)相接的GPRS通信模塊(13)和用于將蓄電池(5)輸出的+12V電壓轉(zhuǎn)換為所述太陽能發(fā)電及報警控制電路中各用電模塊所需電壓的電壓轉(zhuǎn)換電路(14),所述紅外微波雙鑒探測器(9)的輸出端和拆除檢測電路(10)的輸出端均與微控制器(12)的輸入端相接,所述微控制器(12)的輸入端還接有太陽能光伏板電壓檢測電路(15)和蓄電池電壓檢測電路(16),所述太陽能光伏板電壓檢測電路(15)與太陽能光伏板(4)的輸出端連接,所述蓄電池電壓檢測電路(16)與蓄電池(5)的輸出端連接,所述微控制器(12)的輸出端接有語音報警電路(17)和充放電控制電路(18),所述語音報警電路(17)由依次連接的語音播放電路(17-1)、功率放大電路(17-2)和揚聲器(17-3)組成,所述充放電控制電路(18)接在太陽能光伏板(4)與蓄電池(5)之間;所述微控制器(12)為ARM微控制器LPC2131,所述GPRS通信模塊(13)為華為EM310無線通信模塊,所述華為EM310無線通信模塊的串口接收引腳與所述ARM微控制器LPC2131的第33引腳相接,所述華為EM310無線通信模塊的串口發(fā)送引腳與所述ARM微控制器LPC2131的第34引腳相接。
2.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油井防盜油檢測報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紅外微波雙鑒探測器(9)包括人體紅外傳感器HC-SR501、紅外熱釋電處理芯片BISS0001、微波探測器TWH9251、與門芯片SN74F08D、運算放大器芯片LM324、三極管Q3和三極管Q4,所述人體紅外傳感器HC-SR501的電源正極引腳V+與電壓轉(zhuǎn)換電路(14)的+5V電壓輸出端相接,所述人體紅外傳感器HC-SR501的電源負(fù)極引腳V-接地,所述人體紅外傳感器HC-SR501的信號輸出端引腳OUT與所述紅外熱釋電處理芯片BISS0001的第14引腳相接,所述紅外熱釋電處理芯片BISS0001的第1引腳、第8引腳、第9引腳和第11引腳均與電壓轉(zhuǎn)換電路(14)的+5V電壓輸出端相接,所述紅外熱釋電處理芯片BISS0001的第10引腳通過電阻R32接地,所述紅外熱釋電處理芯片BISS0001的第12引腳通過串聯(lián)的電阻R34和非極性電容C7與紅外熱釋電處理芯片BISS0001的第16引腳相接,所述紅外熱釋電處理芯片BISS0001的第13引腳與電阻R34和非極性電容C7的連接端相接,且通過非極性電容C8與所述紅外熱釋電處理芯片BISS0001的第12引腳相接,所述紅外熱釋電處理芯片BISS0001的第15引腳通過電阻R35與所述紅外熱釋電處理芯片BISS0001的第16引腳相接,且通過串聯(lián)的非極性電容C10和電阻R36接地,所述非極性電容C10和電阻R36的連接端通過非極性電容C9接地,所述紅外熱釋電處理芯片BISS0001的第6引腳通過串聯(lián)的電阻R37和非極性電容C11接地,所述紅外熱釋電處理芯片BISS0001的第5引腳與電阻R37和非極性電容C11的連接端相接,所述紅外熱釋電處理芯片BISS0001的第4引腳通過非極性電容C12接地,所述紅外熱釋電處理芯片BISS0001的第3引腳與第4引腳之間接有電阻R38,所述紅外熱釋電處理芯片BISS0001的第2引腳與門芯片SN74F08D的第1引腳相接,且通過電阻R44與三極管Q4的基極相接,所述紅外熱釋電處理芯片BISS0001的第1引腳通過電阻R43與三極管Q3的基極和三極管Q4的集電極相接;所述微波探測器TWH9251的電源正極引腳V+和運算放大器芯片LM324的第11引腳均與蓄電池(5)的+12V電壓輸出端相接,所述微波探測器TWH9251的電源負(fù)極引腳V-接地,所述微波探測器TWH9251的信號輸出端引腳OUT通過電阻R40與運算放大器芯片LM324的第3引腳相接,所述運算放大器芯片LM324的第2引腳通過串聯(lián)的電阻R41和電阻R42與門芯片SN74F08D的第2引腳和三極管Q3的集電極相接,所述運算放大器芯片LM324的第1引腳與電阻R41和電阻R42的連接端相接,所述運算放大器芯片LM324的第4引腳、三極管Q3的發(fā)射極和三極管Q4的發(fā)射極均接地,所述門芯片SN74F08D的第3引腳與所述ARM微控制器LPC2131的第21引腳相接。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西安科技大學(xué),未經(jīng)西安科技大學(xu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397029.8/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無線警示設(shè)備
- 下一篇:O2O智能自助終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