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U型熱能回收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520394027.3 | 申請日: | 2015-06-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746283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1-11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吉田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吉田 |
| 主分類號: | B01J6/00 | 分類號: | B01J6/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7000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熱能 回收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油脂加工技術領域的設備,特別涉及U型熱能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固態(tài)油脂又被稱為塑性油脂,是指凝固后總是保持著固態(tài)的油類,即使它們可以被高溫融化,但卻始終會恢復成固態(tài);黃油是一種天然乳制品,一般是指從甜牛奶中提取出來的乳脂;在15℃左右黃油就會變軟,29℃就會融化。
目前的固態(tài)油脂融化方式,多為采用加熱棒通電后發(fā)熱,通過熱輻射進行融化,由于固態(tài)油脂會堆積,造成加熱的不均勻,并且耗電量大。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蒸汽加熱的方式對固態(tài)油脂進行融化處理,并且保證油脂的受熱均勻,減少耗能。
為實現(xiàn)上述技術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U型熱能回收裝置,包括U型管道、塞體、進水口,U型管道的左端用塞體密封,U型管道的右端為敞口的進水口,蒸汽輸出管穿過塞體并插入U型管道內,U型管道右端側面上設置有第二排水管。
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U型管道內盛裝的水的高度不超過U型管道水平管道的最高點。
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蒸汽輸出管的底部連接第二噴頭,第二噴頭上設置有多個與蒸汽輸出管相聯(lián)通的第二氣孔。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熱蒸汽存留的熱能將通過熱能回收裝置吸收,并可以再次利用,降低能耗,節(jié)約能源。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做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迂回狀加熱管。
圖3為本發(fā)明的水壓式熱能回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U型熱能回收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U型熱能回收裝置的A-A剖視圖。
圖中標示為:
10、機架;12、進油管;14、出油管;20、加熱管道;22、蒸汽輸入管;24、迂回狀管道;26、蒸汽輸出管;
30、水壓式熱能回收裝置;32、集水槽;34、隔熱板;36、第一噴頭;37、第一排水管;38、第一氣孔;
40、U型熱能回收裝置;42、U型管道;43、第二噴頭;44、塞體;45、第二氣孔;46、進水口;47、第二排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范圍。
如圖1所示,節(jié)能型固態(tài)油脂融化裝置,其包括機架10,機架10內設有加熱腔室,加熱腔室的上方設有進油管12,加熱腔室的底部設有出油管14,進油管12和出油管14上分別設置有閥體;優(yōu)選地,加熱腔室的底部為傾斜臺面,出油管14聯(lián)通加熱腔室的最低位置;從而使得固態(tài)油脂從頂部放入,并在加熱腔室內融化,從出料管內排出。
如圖1、2所示,融化裝置還包括加熱管道20,加熱管道20包括蒸汽輸入管22、迂回狀管道24、蒸汽輸出管26,加熱腔室的傾斜臺面上固定有迂回狀管道24,迂回狀管道24的兩自由端分別連接蒸汽輸入管22和蒸汽輸出管26;蒸汽從輸入管22進入迂回狀管道24內,并對油脂進行加熱,蒸汽穿過迂回狀管道并從輸出管26排出;本發(fā)明的迂回狀管道設置于底部并且采用迂回狀結構,增加與油脂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熱能擴散效率,并提高油脂的受熱的均勻。
蒸汽經過加熱管道20并從蒸汽輸出管26排出時,還保留有較多的熱能,本發(fā)明提供了兩種熱能回收利用裝置,將蒸汽中殘留的熱能吸收,并實現(xiàn)熱能的循環(huán)利用,并且避免蒸汽直接排出空氣中,造成周圍環(huán)境的升溫、濕度增加等。
如圖3所示,水壓式熱能回收裝置30,其包括集水槽32、隔熱板34,集水槽32內盛放有水,隔熱板34固定于集水槽32內,隔熱板34與集水槽32左、右兩端的內側壁之間留有間隙,隔熱板34形狀為頂部和四周密封并且底部開口,隔熱板34底部與集水槽32底壁之間留有間隙,蒸汽輸出管26穿過隔熱板34并插入集水槽32內。
蒸汽從輸出管26中排出時,混合有空氣,蒸汽和空氣中的熱能被集水槽32內的水吸收,空氣收集于隔熱板34內,并且擠壓水集水槽32內流動,提高水的流動性,從而提高集水槽32的熱能吸收能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吉田,未經李吉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39402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甲醇合成塔氣體分布器
- 下一篇:適用于高粘度液體的進料系統(tǒ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