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模具冷卻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393412.6 | 申請日: | 2015-06-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997876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1-27 |
| 發明(設計)人: | 孔冬根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華益塑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33/04 | 分類號: | B29C33/04 |
| 代理公司: | 蘇州銘浩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張一鳴 |
| 地址: | 215101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模具 冷卻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于模具冷卻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模具冷卻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的精密模具為保證產品質量,在模具模仁部位增加冷卻系統,用來保證產品成型質量,其所采用的冷卻系統為在所需冷卻模仁上開雙孔,安裝冷卻水管,使冷卻水由一孔進水,另一孔出水,從而使模具達到冷卻效果的循環水冷模式,但是由于模具產品大多結構復雜,部位模仁的體積較小,如果采用開雙孔實現循環冷卻模式,首先其加工比較困難,其次開雙孔后,孔徑較小起不到要求冷卻效果,而且孔之間的壁薄,時間長后容易因腐蝕造成穿孔或水垢堵塞孔洞,同時這樣的結構不便維修,降低了模具壽命,不能保證冷卻效果,也無法達到產品要求的品質和產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加工方便,便于維修,且冷卻效果好,能保證產品品質和產能的模具冷卻系統。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模具冷卻系統,包括閥體、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閥體內從內往外依次設有相通的第一圓孔、第二圓孔和第三圓孔;所述第一圓孔、第二圓孔和第三圓孔的直徑依次變大;所述第一水管的直徑比第二水管大;所述第一圓孔內設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三圓孔內設有套設在第二水管上的第一水管,且第一水管與第二水管之間形成了夾層;所述夾層與第二圓孔相通;所述閥體上端與第一圓孔垂直的方向上設有進水孔和出水孔;所述進水孔與第一水管相通;所述出水孔與第二圓孔相通。
優選的,所述進水孔的深度超出第一圓孔的端部5mm。
優選的,所述閥體和第一水管的材料為黃銅;所述第二水管的材料為不銹鋼。
優選的,所述第二水管的長度為第一水管的2/3。
優選的,所述閥體的形狀為長方形。
優選的,所述第一水管與第三圓孔之間為螺紋連接。
優選的,所述進水孔和出水孔的直徑大于第一水管的直徑。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本實用新型方案的模具冷卻系統,其結構簡單,加工較方便,易于控制,同時便于維修和保養,冷卻效果好,能夠保證產品的產能和質量,滿足了模具生產中的冷卻需求,具有較好的實用性和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模具冷卻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附圖1中的局部放大圖;
附圖3為閥體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附圖3的左視圖;
附圖5為第一水管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6為第二水管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閥體;2、第一水管;3、第二水管;4、第一圓孔;5、第二圓孔;6、第三圓孔;7、夾層;8、進水孔;9、出水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附圖1-6所示的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
如附圖1-6所示的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模具冷卻系統,第一圓孔是以第二水管的直徑為直徑,以閥體中心孔為圓心鉆的圓孔,用于安裝第二水管;第二圓孔是以大于第一圓孔的直徑3mm為直徑,以第一圓孔的中心孔為圓心鉆的圓孔,其深度比第一圓孔淺1.5-2cm,用于與夾套的出水鉆孔聯通;第三圓孔是以第一水管的外徑為直徑,以第一圓孔為圓心鉆的圓孔,其深度約為1.2cm左右,第一圓孔鉆好后需要進行攻絲,用于和第一水管螺紋連接;在閥體的任意一平面,垂直與第一圓孔的位置并列開有兩個孔徑略大于第一水管內徑的進水孔和出水孔;進水孔的位置在第一圓孔的端部位置,其孔深超過第一水管的直徑孔5mm左右;出水孔與第二圓孔相聯通,且其兩端需要進行攻絲,以鏈接進出水管路所用。
對模具冷卻系統進行安裝時,首先把第二水管安裝到閥體截面的第一圓孔中,深度為以第一水管為直徑所鉆的小孔的深度,保證第二水管與第一圓孔配合精密;再把第一水管套在第二水管外,將第一水管一端的絲牙旋入到閥體截面攻絲的第三圓孔中,使得第一水管與第二水管之間形成中空夾層,從而形成了帶夾套的模具冷卻系統水路循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華益塑業有限公司,未經蘇州華益塑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39341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越南抱莖茶嫩枝扦插的繁殖方法
- 下一篇:一種PET瓶片清撈雜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