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主軸馬達以及盤片驅動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363052.5 | 申請日: | 2015-05-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681192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30 |
| 發明(設計)人: | 關井洋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本電產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2K5/16 | 分類號: | H02K5/16;G11B19/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沈捷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主軸 馬達 以及 盤片 驅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主軸馬達以及盤片驅動裝置。
背景技術
在硬盤驅動裝置或光盤驅動裝置中,裝設有使盤片旋轉的主軸馬達。主軸馬達具有固定于裝置的外殼的靜止部和在支承盤片的同時旋轉的旋轉部。當驅動主軸馬達時,在靜止部和旋轉部之間,通過磁通的相互作用,產生以中心軸線為中心的轉矩。由此,旋轉部能夠相對于靜止部旋轉。關于以往的主軸馬達,例如在日本公開公報2006-331558號公報中有記載。
在日本公開公報2006-331558號公報中所記載的主軸馬達的軸承大多采用常說的流體動壓軸承。流體動壓軸承具有軸承靜止部、軸承旋轉部以及潤滑液。潤滑液充滿軸承靜止部和軸承旋轉部之間。通過流體動壓軸承,旋轉部相對于靜止部被支承為可旋轉。
若上述的流體動壓軸承被長期使用,則流體動壓軸承內的潤滑液會逐漸蒸發。流體動壓軸承內的潤滑液的量變少的話,存在軸承旋轉部不能旋轉、或軸承旋轉部在旋轉的同時與軸承固定部發生摩擦的擔憂。
因此,在流體動壓軸承裝置中,需求一種潤滑液不易蒸發的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降低油封的蒸發量,提供長壽命的主軸馬達。
本實用新型示例的第一發明是一種主軸馬達,其特征在于,該主軸馬達包括套筒、保持部、定子和轉子輪轂。套筒具有軸承孔。保持部具有容納套筒的孔或凹部。定子配置在保持部的徑向外方,并具有多個線圈。轉子輪轂能夠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軸線為旋轉中心進行旋轉。轉子輪轂具有圓形的第一頂面、圓筒形的圓筒面、圓環形的第二頂面和凸部。第一頂面位于套筒的上側。圓筒面從第一頂面向下方延伸。第二頂面位于定子的上側。凸部從第二頂面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并包圍套筒或保持部。在圓筒面和套筒的外周面之間具有隨著朝上方,圓筒面和所述套筒的外周面之間的徑向間隔變小的錐形間隙。潤滑液的液面位于錐形間隙中。比液面靠上側的錐形間隙被潤滑液充滿。保持部、凸部和線圈在徑向上依次排列。保持部、凸部和線圈各自的至少一部分在徑向重疊。保持部的外周面與凸部的內周面隔著微小間隙在徑向對置。微小間隙的徑向寬度小于圓筒面和套筒的外周面之間的徑向間隔。微小間隙位于比錐形間隙靠下側的位置。
根據本申請示例的第一發明,例如,更好地抑制了從潤滑液的液面蒸發的氣體移動到主軸馬達的外部。其結果是,更好地抑制了潤滑液的減少。
本實用新型示例的第二發明是在第一發明記載的主軸馬達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保持部的上表面位于比所述第二頂面靠上側的位置。
本實用新型示例的第三發明是在第一發明記載的主軸馬達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凸部的內周面位于比圓筒面靠外側的位置,錐形間隙位于比微小間隙靠內側的位置。
本實用新型示例的第四發明是在第一發明記載的主軸馬達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錐形間隙的軸向長度大于微小間隙的軸向長度。
本實用新型示例的第五發明是在第一發明至第四發明記載的主軸馬達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轉子輪轂至少由兩個部件構成,具有圓筒面的部件和具有凸部的內周面的部件為不同的部件。
本實用新型示例的第六發明是在第五發明記載的主軸馬達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轉子輪轂具有內側部件和外側部件,內側部件具有圓形的第一頂板部和圓筒狀的內筒部,所述第一頂板部沿徑向擴展,并在下側具有第一頂面,所述內筒部從第一頂板部向下方延伸,并在徑向內側具有圓筒面,外側部件具有圓形的第二頂板部和圓筒狀的外筒部,所述第二頂板部沿徑向擴展,并在下側具有第二頂面,所述外筒部從第二頂板部向上方延伸,外筒部配置在內筒部的徑向外方,外筒部與內筒部直接或借助其他部件接觸。
本實用新型示例的第七發明是在第六發明記載的主軸馬達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外筒部具有從外筒部朝上方延伸的壓入部,壓入部的內表面與內筒部的外周直接或借助其他部件接觸。
本實用新型示例的第八發明是在第七發明記載的主軸馬達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壓入部位于比套筒的上表面靠上側的位置。
本實用新型示例的第九發明是在第六發明記載的主軸馬達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在外筒部的內周面與內筒部的外周面之間設有粘接劑。
本實用新型示例的第十發明是在第六發明記載的主軸馬達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內筒部的下表面與第二頂板部的上表面接觸。
本實用新型示例的第十一發明是在第六發明記載的主軸馬達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在內筒部的下表面與第二頂板部的上表面之間設有粘接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本電產株式會社,未經日本電產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36305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散熱減震電機外殼
- 下一篇:轉子及具有該轉子的電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