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多用實木筆筒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520350359.1 | 申請日: | 2015-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62296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09 |
| 發(fā)明(設計)人: | 黃飚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飚 |
| 主分類號: | B43M99/00 | 分類號: | B43M99/00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專利事務所 35213 | 代理人: | 劉曉明 |
| 地址: | 365200 福建省三明***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用 實木 筆筒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筆筒,具體的說是一種多用實木筆筒。
背景技術
筆筒,是一種筒形的插筆器具。傳統(tǒng)的實木筆筒由于高度固定,只能用于盛放一定長度的筆,如盛放過長的筆,容易使筆倒出,如盛放短于筆筒高度的筆,則使用時難以從筆筒中將其取出。此外,實木筆筒由于采用木材制作而成,需要定期清洗、保養(yǎng),以延長筆筒的使用壽命,傳統(tǒng)的實木筆筒為一體式結(jié)構,內(nèi)底部較深,清洗起來較為不便,容易導致清潔不凈。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多用實木筆筒,其主要目的在于解決傳統(tǒng)實木筆筒不便盛放過長或過短的筆,且不便于清洗的問題。
一種多用實木筆筒,包括圓柱形實木筆筒體,所述筆筒體包括一圓形的下筒底以及由下往上依次為可拆卸式連接的第一筒壁、第二筒壁和第三筒壁,且該第一、第二、第三筒壁的中部相互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下筒底上的開設有第一卯孔,所述第一筒壁下沿設有第一榫頭,該第一筒壁上沿開設有第二卯孔,所述第二筒壁下沿設有第二榫頭,該第二筒壁上沿開設有第三卯孔,所述第三筒壁下沿設有第三榫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卯孔的形狀相同、位置對應,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榫頭的形狀相同、位置對應,第一、第二、第三榫頭分別與第一、第二、第三卯孔對應插合。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榫頭均為“L”型榫頭,該“L”型榫頭包括豎直部和水平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卯孔均為“L”型卯孔,該“L”型卯孔包括可供“L”型榫頭插入的豎直入孔和可與水平部進行水平插接的水平插孔。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榫頭各有三個,三個第一榫頭沿第一筒壁下沿周向均勻布置且方向相同,三個第二榫頭布置于第二筒壁下沿,與三個第一榫頭的位置一一對應,三個第三榫頭布置于第三筒壁下沿,與三個第一榫頭的位置一一對應;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卯孔各有三個,三個第一卯孔與三個第一榫頭一一對應配合,三個第二卯孔與三個第二榫頭一一對應配合,三個第三卯孔與三個第三榫頭一一對應配合。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筒壁的高度大于第一筒壁的高度,第一筒壁的高度大于第三筒壁的高度。
進一步的,所述筆筒體由金絲楠木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將筒壁由下至上分為可互相連接的第一、第二、第三筒壁,可以改變筒壁的高度,從而方便盛放不同長短的筆。同時,第一、第二、第三筒壁設置有相同的榫卯結(jié)構,可增加三個筒壁的組合方式,且可使上沿無開孔的第三筒壁始終位于最上層,以防止灰塵進入卯孔中,難以清潔。例如,可將下筒底和第一、第二、第三筒壁組合形成較高的筆筒,可插設毛筆等長度較長的筆;可將下筒底和第一、第三筒壁組合形成較矮的筆筒,可插設長度較短的筆和物品。另外,由于筆筒可拆卸,便于筆筒內(nèi)部的清潔,便于實木筆筒的保養(yǎng)。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拆分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所述“L”型卯孔與“L”型榫頭拆分狀態(tài)的剖視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所述“L”型卯孔與“L”型榫頭插合狀態(tài)的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參照圖1和圖2,一種多用實木筆筒,包括圓柱形實木筆筒體,該筆筒體由金絲楠木制成。所述筆筒體包括一圓形的下筒底1以及由下往上依次為可拆卸式連接的第一筒壁2、第二筒壁3和第三筒壁4,且該第一、第二、第三筒壁2、3、4的中部相互連通。所述第二筒壁3的高度大于第一筒壁2的高度,第一筒壁2的高度大于第三筒壁4的高度。所述下筒底1上的開設有三個第一卯孔51,所述第一筒壁2下沿設有三個第一榫頭61,該第一筒壁2上沿開設有三個第二卯孔52,所述第二筒壁3下沿設有三個第二榫頭62,該第二筒壁3上沿開設有三個第三卯孔53,所述第三筒壁4下沿設有三個第三榫頭63。三個第一榫頭61沿第一筒壁2下沿周向均勻布置且方向相同,三個第二榫頭62布置于第二筒壁3下沿,與三個第一榫頭61的位置一一對應,三個第三榫頭63布置于第三筒壁4下沿,與三個第一榫頭61的位置一一對應。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卯孔51、52、53各有三個,三個第一卯孔51與三個第一榫頭61一一對應配合,三個第二卯孔52與三個第二榫頭62一一對應配合,三個第三卯孔53與三個第三榫頭63一一對應配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飚,未經(jīng)黃飚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350359.1/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