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兩用輪胎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346232.2 | 申請日: | 2015-05-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774372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1-18 |
| 發明(設計)人: | 鄭玉飛;鄭菁菁;鄭栩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海西防護新材料聯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B19/02 | 分類號: | B60B19/02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新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廈門***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兩用 輪胎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車輛零配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兩用輪胎。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機動車的數量日益增多。機動車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使用橡膠輪,在普通的道路上行駛,如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各種汽車;另一類使用鋼輪,如火車、有軌電車等,這些車輛只能在特定的道路上行駛。為了使車輛即能在普通路面行駛,又能在專用軌道上行駛,人們進行各種研究:
如公開號為CN1836925A,名稱為“一種路軌兩用車”的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其公開了一種輕型路軌兩用車,該車既能在道路上行駛,又能在輕軌上行駛,具體是通過在車上安裝兩套車輪,一套車輪在道路上行駛,一套車輪在專用軌道上行駛,但是該專利申請中沒有公開兩套車輪的具體結構。在授權公告號CN201172357Y,名稱為“一種兩用汽車車輪”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中,公開了一種兩用汽車車輪,其是由橡膠輪胎、鋼圈和壓條組成,壓條設置在鋼圈端頭的凹槽內,將橡膠輪胎固定在鋼圈的一端,在鋼圈的端面上設有螺栓連接孔,在鋼圈的另一端是與鐵路軌道配合的接觸面。采用這種車輪既可以在公路路面上行駛,也可以在鐵道軌道上行駛。然而這種車輪是在鋼圈上形成接觸面,當長時間在鐵軌上行駛后,該接觸面易產生輕微變形而影響到橡膠輪與鋼圈連接的穩定性。而且當接觸面損壞后,需要更換整個車輪,造成不要的浪費,從而增加車輛的成本。
鑒于此,本發明人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易、使用壽命長、能使車輛在普通路面行駛和在專用軌道上行駛的兩用輪胎。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這樣的技術方案:
一種兩用輪胎,包括路面輪和軌道輪,軌道輪的外徑小于路面輪的外徑,所述路面輪包括輪轂和與輪轂配套的胎體,輪轂包括用以安裝胎體的輪輞和用以支撐輪輞的輪輻,以輪胎正常使用時,輪胎靠近車身中心的一側為內側,另外一側為外側,所述軌道輪安裝在所述輪轂的內側或者外側,所述軌道輪的輪面即為與軌道接觸的行駛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優選方式,所述軌道輪安裝在所述輪轂的外端面,所述軌道輪沿軸向的內端面與所述輪輻沿軸向的外端面平行設置,所述軌道輪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所述輪輻上。
較佳地,所述軌道輪為柱狀鋼輪,在柱狀鋼輪的軸心上設有輪軸孔。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優選方式,所述軌道輪安裝在所述輪轂的內端面,所述輪轂內設有用以安裝制動圈和輪軸的容置空間,所述軌道輪的內端面設有朝向該容置空間延伸的延伸部,該延伸部上形成與所述輪轂的內壁緊密接觸的支撐面,在所述支撐面與所述行駛面的相接處設有環狀安裝塊,環狀安裝塊與所述輪輞的相應端面通過螺絲固定連接。
較佳地,所述輪輞沿軸向的一端面設有加強部,所述環狀安裝塊與所述加強部固定連接。
較佳地,所述軌道輪上沿軸向開設有通孔,該通孔與所述容置空間連通。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后,軌道輪安裝在路面輪的輪轂上,只需在輪轂上開設螺孔即可實現軌道輪的安裝,整個車輪的結構顯得非常簡易,制造方便,通過路面輪保證車輛在不同路面的正常行駛,通過軌道輪實現車輛在特定軌道上行駛的目的,相比傳統直接在鋼圈上形成軌道接觸面,本實用新型通過軌道輪與軌道進行接觸,能夠更好地保護輪轂(即鋼圈),進而更好地保護路面輪,提升車輪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0-胎體20-輪轂
21-輪輞22-輪輻
23-容置空間30-軌道輪
31-行駛面32-支撐面
33-環狀連接塊34-螺絲
35-輪軸孔36-通孔
211-加強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進行詳細闡述。
參照圖1和圖2,一種兩用輪胎,包括路面輪和軌道輪30,軌道輪30的外徑小于路面輪的外徑,所述路面輪包括輪轂20和與輪轂20配套的胎體10,輪轂20包括用以安裝胎體10的輪輞21和用以支撐輪輞21的輪輻22,該輪轂結構在現有技術中已有介紹,這里不再進行詳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海西防護新材料聯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福建海西防護新材料聯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34623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