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發動機連桿軸瓦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342598.2 | 申請日: | 2015-05-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692311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0-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亞鵬;徐勇;李久林;徐麗茹;秦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C9/04 | 分類號: | F16C9/04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何悅 |
| 地址: | 400023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發動機 連桿 軸瓦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動機零部件,具體為一種汽車發動機連桿軸瓦。
背景技術
連桿軸瓦是汽車發動機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其工作條件惡劣:一方面承受氣體壓力與活塞連桿組的往復慣性力,另一方面承受潤滑油中的固體顆粒的摩擦與磨損。軸瓦的失效形式有多種,其中常見的便是固體雜質的拉傷。由于發動機潤滑油中或零部件油道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固體雜質,潤滑油中的固體雜質在進入軸瓦與曲軸軸頸的滑動摩擦面時破壞油膜的形成,造成潤滑不良、軸瓦拉傷、合金層脫落以致軸瓦失效。隨著增壓、直噴新技術在發動機上的運用,發動機爆發壓力不斷提高,對連桿軸瓦的承載能力、耐磨性、扛咬合性等要求更高。如圖1所示為現有的連桿軸瓦,其半圓形的軸瓦本體1由金屬瓦背和合金層構成,合金層容易被雜質拉傷,存在潤滑不良風險。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發動機連桿軸瓦,以降低軸瓦拉傷風險,改善潤滑效果,提高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汽車發動機連桿軸瓦,包括半圓形的軸瓦本體,所述軸瓦本體由金屬瓦背和合金層構成,在所述軸瓦本體內壁的瓦口兩端分別對稱設置有油槽,并在瓦口兩端的內側邊緣處分別設置倒角。
優選的,所述油槽為弧形槽,其圓弧半徑為10~15mm,油槽軸向寬度為3~4mm,徑向高度為5~6mm,油槽深度為0.5~0.8mm。
優選的所述倒角大小為C0.3~C0.5。
發動機在運行時,固體雜質和潤滑油沿曲軸油道進入本實用新型所述連桿軸瓦工作表面,雜質在潤滑油的壓力與曲軸運轉作用下滑動到兩軸瓦油槽對接所形成的槽體內,雜質容納在槽體內或沿著兩倒角所形成的通道排出軸瓦外,從而降低了拉傷軸瓦減摩合金層風險。同時油槽具有儲油功能,在機油壓力低或冷啟動時能改善軸瓦的邊界潤滑。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連桿軸瓦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連桿軸瓦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連桿軸瓦的剖視圖;
圖4是圖3的A-A剖視圖;
圖5是所述連桿軸瓦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闡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定。
實施例一:
如圖2-圖4所示的汽車發動機連桿軸瓦,包括半圓形的軸瓦本體1,所述軸瓦本體1由金屬瓦背2和合金層3構成,在所述軸瓦本體內壁的瓦口兩端分別對稱設置有油槽4,并在瓦口兩端的內側邊緣處分別設置倒角5。所述油槽4為弧形槽,其圓弧半徑R為10mm,油槽軸向寬度B為3mm,徑向高度H為5mm,油槽深度B1為0.5mm,所述倒角5大小為C0.3。
參見圖5,兩個連桿軸瓦在裝配時,兩軸瓦本體1的瓦口相對接,使得兩軸瓦本體上的對應的油槽拼成一容置潤滑油和固體雜質的槽體6,所述兩軸瓦本體瓦口處的倒角構成與所述槽體連通的排屑通道7,從而將槽體6內的固體雜質向外排出。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所述的汽車發動機連桿軸瓦與實施例一所述連桿軸瓦的技術特征大部分相同,區別僅在于,本實施例中油槽的圓弧半徑為15mm,油槽軸向寬度為4mm,徑向高度為6mm,油槽深度為0.8mm,所述倒角大小為C0.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34259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帶卡板的球軸承總成
- 下一篇:一種底盤為多邊形的LED顯示屏用磁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