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帶冷卻系統的輥壓機軸承座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342578.5 | 申請日: | 2015-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620083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09 |
| 發明(設計)人: | 何亞民;魏勇;徐智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利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2C4/44 | 分類號: | B02C4/4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徐宏;吳彥峰 |
| 地址: | 610045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冷卻系統 機軸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輥壓機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輥壓機的軸承座。
背景技術
輥壓機(高壓輥磨機)因其節能高效的優勢被廣泛應用于水泥、礦山、冶金等行業的粉磨系統中。但是,輥壓機常常因為主軸承的溫度過高導致系統運行不穩定,影響生產效率。尤其是主軸承采用潤滑脂潤滑時,其溫度更是容易過高。另外,溫度過高會大大降低潤滑劑承載能力,甚至使潤滑失效,還會顯著影響軸承材料的機械性能、軸承原有的裝配關系,直接影響軸承的使用壽命。
輥壓機的主軸承溫度過高是由輥壓機的對物料的破碎機理決定的。由于料餅正是依靠兩輥間的擠壓破碎的,雙輥所做的功有較大一部分轉化為了熱能,并且通過輥子傳遞給了主軸承,從而導致主軸承溫度升高;另外,由于軸承所受到的壓力很大,導致軸承滾子與軸承內外圈摩擦力很大,摩擦產生大量的摩擦熱,進而導致主軸承溫度升高。所以輥壓機產熱是其本身固有特點,難以對其進行控制。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成為了該領域技術人員努力的方向。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提供一種帶冷卻系統的輥壓機軸承座,既不影響輥壓機節能高效的優勢,又能有效解決主軸承溫度過高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帶冷卻系統的輥壓機軸承座,包括軸承座,在軸承座上開設有軸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座外側面和內側面靠近軸承孔的位置對應設置有冷卻腔,冷卻腔中有冷卻水流道,且兩個冷卻腔通過連接通道連通形成循環回路,外側面的冷卻腔通過供水管和回水管與冷卻水源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軸承座外側面和內側面的上部、下部分別對應開設冷卻凹槽,并在冷卻凹槽上安裝壓蓋從而形成冷卻腔,上述兩對冷卻腔均通過2個連接通道連通,且外側面的兩個冷卻腔通過連接管連接,其中外側面下部的冷卻腔連接供水管,上部的冷卻腔連接回水管。
作為優選,所述壓蓋內表面設有若干筋板,壓蓋與冷卻凹槽配合后在冷卻凹槽中形成S形冷卻水流道,且冷卻腔的連接通道處于冷卻水流道的兩端。
作為優選,沿壓蓋邊緣開設密封槽,在密封槽中裝入密封條,且密封條兩端之間的配合面為斜面。
作為優選,整個冷卻水流道的截流面積一致。
作為優選,所述連接通道開設在冷卻腔內靠近軸承孔的一側。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冷卻腔內通入冷卻水進行循環冷卻可以帶走軸承的大部分熱量,從而有效地控制軸承溫度的升高。另外,密封槽設置在壓蓋上,方便加工,并可以有效地防止冷卻水的滲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壓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帶冷卻系統的輥壓機軸承座,包括軸承座1,在軸承座1上開設有軸承孔2,所述軸承座1外側面和內側面的上部、下部靠近軸承孔2的位置分別對應開設冷卻凹槽3,并在冷卻凹槽3上安裝壓蓋4從而形成2對密閉的冷卻腔,冷卻腔中有冷卻水流道5。上述兩對冷卻腔均通過2個連接通道6連通,且外側面的兩個冷卻腔通過連接管7連接,從而形成循環回路。并且外側面下部的冷卻腔連接供水管8,上部的冷卻腔連接回水管9,供水管8和回水管9均與冷卻水源連接,本實施例中的冷卻水源為工廠冷卻管網。
為了進一步增強冷卻效果,所述連接通道6開設在冷卻腔內靠近軸承孔2的一側。冷卻腔的連接通道6處于冷卻水流道5的兩端。
為了方便對壓蓋4內表面邊緣進行精加工,在壓蓋4內表面上留有一個2mm高的凸臺10。在凸臺10上焊接若干筋板11,當壓蓋4與冷卻凹槽3配合后在冷卻凹槽3中形成S形冷卻水流道5,且筋板11的布置保證冷卻水流道5截流面積不變。
為了方便密封槽12的加工,沿壓蓋4邊緣開設密封槽12,在密封槽12中裝入密封條13,為了保證更好的密封效果密封條13兩端之間的配合面為45°斜面,并在密封條13配合面及密封面上涂覆密封膠,防止冷卻水滲漏。
為了減小冷卻水進入連接通道6的阻力,連接通道6的端口處倒角。
上述軸承座裝配完成后需要進行水壓試驗,向供水管內通入0.6MPa水壓的水,保持時間不低于0.5小時,若無滲漏情況,即合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利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成都利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34257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