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活塞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340530.0 | 申請日: | 2015-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78429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1-18 |
| 發明(設計)人: | 邊屆;吳超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諸暨萬寶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D25/12 | 分類號: | F16D25/12;F04B53/14;F04B53/02;F04B53/18 |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31 | 代理人: | 喬占雄 |
| 地址: | 311835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活塞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活塞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常用的一種離合器分泵活塞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泵體1、活塞2及活塞桿3。其中活塞2的一端安裝有皮碗6,活塞2上與皮碗6相對一端的端面設有凹槽4,活塞桿3與活塞2的連接端為球形端5,凹槽4的形狀與球形端5相匹配,活塞桿3通過球形端5嵌設于活塞2上的凹槽4中。另外,如圖2所示,現有活塞2連接活塞桿3的一端外周與活塞腔8并無接觸,且間隙較大。該活塞在工作過程中,安裝中心與分離撥叉中心偏大,活塞桿3的軸線會偏離活塞腔的軸線,此時,活塞2在活塞桿3的反作用下具有傾斜的趨勢,活塞2與活塞腔之間的側向力會明顯增大。由于活塞和泵體之間為剛性摩擦,在過大單向側向力情況下,長期往復運動,必然會對泵體內表面造成磨損,并出現凹坑,致使該活塞結構的密封失效,產生漏油、滲油的故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解決現有技術活塞結構容易密封失效,產生漏油、滲油故障的缺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活塞結構,包括泵體、活塞、活塞桿及皮碗,所述泵體內部設有活塞腔,所述活塞桿通過球形端嵌設于活塞上的凹槽中,所述活塞連接活塞桿一端的外周上設有環槽,所述環槽內安裝有活塞環,所述活塞環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活塞環的內圈與環槽過盈配合,所述活塞環的外圈與活塞腔過盈配合。
進一步的,所述活塞環的外周設有至少兩個環狀凸起,所述環狀的凸起與活塞腔過盈配合,相鄰兩個環狀凸起之間形成油脂槽,所述油脂槽與活塞腔間隙配合。
進一步的,所述油脂槽內設有潤滑油或潤滑脂。
進一步的,所述凹槽上容納球形端進入的端口為敞口形式,所述端口任一軸截面上的直徑大于或等于球形端的最大直徑。
進一步的,所述活塞環的材料為橡膠、塑料、聚四氟乙烯或PA66尼龍+16%MoS2中的至少一種。
本實用新型的活塞結構,由于在活塞連接活塞桿一端的外周設置了與活塞腔過盈配合的柔性活塞環,當活塞桿產生傾斜時,活塞環作為柔性支撐,防止活塞產生傾斜的趨勢,如此避免活塞與活塞腔內壁間產生剛性偏磨,從而提升了活塞結構的密封效果及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活塞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活塞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施例活塞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施例活塞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施例中活塞環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一體地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活塞結構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做出了改進。圖示活塞結構包括泵體1、活塞2、活塞桿3及皮碗6,在泵體1內部設有活塞腔8,其中活塞桿3通過球形端5嵌設于活塞2上的凹槽4中,上述結構與現有技術的活塞結構并無差異。本實施例的改進之處在于,如圖4所示,在活塞2連接活塞桿3一端的外周上設置了環槽22,并在該環槽22內安裝了活塞環7,該活塞環7由耐磨、防腐,并具有一定柔性的材料制成。該活塞環7的材料優選為橡膠、塑料、聚四氟乙烯或PA66尼龍+16%MoS2中的至少一種。其中PA66尼龍+16%MoS2是一種現有的具有自潤滑作用的復合材料,其中MoS2的占比約為16%。
上述活塞環7的內圈與環槽22過盈配合,外圈與活塞腔8過盈配合,該結構的好處在于,當活塞桿產生傾斜時,活塞環作為柔性支撐,防止活塞產生傾斜的趨勢,如此避免活塞與活塞腔內壁間產生剛性偏磨,從而提升了活塞結構的密封效果及使用壽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諸暨萬寶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浙江諸暨萬寶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34053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溫蒸熟鍋
- 下一篇:銅管擴口電動沖壓緩沖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