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內飾板的卡扣基座以及汽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312708.0 | 申請日: | 2015-05-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586722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8-26 |
| 發明(設計)人: | 張洪磊;戴磊;黃啟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3/02 | 分類號: | B60R1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懷勤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內飾板 基座 以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配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內飾板的卡扣基座。本實用新型還涉及具有上述卡扣基座的汽車。
背景技術
汽車的內飾板包括車門護板、立柱護板、側圍護板等,其鋪設并固定于車身鈑金,為駕乘人員提供良好的乘坐環境。
內飾板與車身鈑金的固定結構如圖1所示,內飾板1’靠近車身鈑金的一側固接有卡扣基座2’,卡扣基座2’開設卡接孔,白丁卡扣3’自卡接孔的開口端21’卡入卡接孔內,并通過白丁卡扣3’的卡接端31’與車身鈑金卡接固定,從而實現內飾板與車身鈑金的固定。
然而,上述的卡扣基座2’,由于其卡接孔無限位結構,白丁卡扣3’安裝后容易脫落,造成連接失效。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內飾板的卡扣基座,可減小白丁卡扣脫落的風險。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具有上述卡扣基座的汽車。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汽車內飾板的卡扣基座,包括用于安裝白丁卡扣的卡接孔,所述卡接孔的兩側分別設有限位凸臺,所述限位凸臺抵靠于所述白丁卡扣的卡接面,且所述限位凸臺與所述卡接面之間的距離,沿所述白丁卡扣卡入所述卡接孔的方向逐漸減小,所述白丁卡扣自所述開口端卡入所述卡接孔內。
優選地,所述限位凸臺設有定位面,所述定位面形成于所述限位凸臺遠離所述開口端的一端,所述定位面與所述卡接面貼合。
優選地,包括U形結構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第一U形端面連接于內飾板,所述弧形板的第二U形端面設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封閉所述第二U形端面,且所述卡接孔形成于所述連接板。
優選地,所述弧形板與所述內飾板之間還設有多個第一加強筋,各所述第一加強筋沿所述弧形板的周向分布。
優選地,所述內飾板還設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抵靠于所述白丁卡扣以限制其軸向位移。
優選地,所述弧形板還設有第二加強筋,所述第二加強筋與所述限位筋相接。
優選地,所述開口端還設有方便所述白丁卡扣卡入所述卡接孔的安裝導向面。
一種汽車,包括汽車內飾板的卡扣基座,所述卡扣基座為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卡扣基座。
本實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內飾板的卡扣基座,包括用于安裝白丁卡扣的卡接孔,所述卡接孔的兩側分別設有限位凸臺,所述限位凸臺抵靠于所述白丁卡扣的卡接面,且所述限位凸臺與所述卡接面之間的距離,沿所述白丁卡扣卡入所述卡接孔的方向逐漸減小,所述白丁卡扣自所述開口端卡入所述卡接孔內。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卡接孔的兩側設置限位凸臺,并將限位凸臺與白丁卡扣的卡接面的抵靠,增加了白丁卡扣脫出卡接孔的難度,減小其脫落風險。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包括汽車內飾板的卡扣基座,該卡扣基座具有上述的技術效果,包含該卡扣基座的汽車也應具有相同的技術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的卡扣基座與白丁卡扣的卡接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卡扣基座的一個實施例與白丁卡扣的卡接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圖1中:1’-內飾板;2’-卡扣基座;21’-開口端;3’-白丁卡扣;31’-卡接端。
圖2中:100-卡扣基座;20-開口端;21-安裝導向面;30-弧形板;31-連接板;33-第一加強筋;33-第二加強筋;200-白丁卡扣;300-內飾板;301-限位筋。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介紹。
結合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內飾板的卡扣基座100,包括用于安裝白丁卡扣的卡接孔,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術方案:卡接孔的兩側分別設有限位凸臺10,限位凸臺10抵靠于白丁卡扣200的卡接面,且限位凸臺10與卡接面之間的距離,沿白丁卡扣200卡入卡接孔的方向逐漸減小,白丁卡扣200自開口端20卡入卡接孔內。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卡接孔的兩側設置限位凸臺10,并將限位凸臺10與白丁卡扣200的卡接面的抵靠,增加了白丁卡扣200脫出卡接孔的難度,減小其脫落風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31270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車窗及其亮條安裝結構
- 下一篇:一種汽車反光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