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帶翻板的后澆帶模板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302805.1 | 申請日: | 2015-05-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645613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16 |
| 發明(設計)人: | 余曦;饒淇;馮艷玲;鄭志平;楊泊松;張軍青;郭峰;王俊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建三局第二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13/00 | 分類號: | E04G13/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唐正玉 |
| 地址: | 430074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帶翻板 后澆帶 模板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工程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帶翻板的后澆帶模板。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大型以及超大型體項目不斷產生,考慮到大型項目結構跨度大、地下室及裙樓層數多,后澆帶的清理及支模顯得極為重要。在后澆帶澆筑前,需將后澆帶新老混凝土接觸處混凝土鑿毛,并將后澆帶內清理干凈,以保證后澆帶混凝土的澆筑質量。傳統后澆帶支模時,在后澆帶模板內預留約200mm寬通縫,后澆帶內垃圾從通縫內清出后用回頂的方式對通縫重新支模,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后澆帶兩側支撐架未拆除,回頂施工操作不方便,同時回頂需在下層后澆帶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才能施工,不能多層同時施工,施工進度慢。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為了解決后澆帶支模回頂施工不方便、不能多層同時施工、施工進度慢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帶翻板的后澆帶模板,通過在原后澆帶模板通縫兩側增加門栓、門鉸,使新支模的模板與原后澆帶模板形成一個“翻板”式裝置,并作為支座固定在原后澆帶模板上,以達到支模的作用,從而避免回頂施工。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為:
一種帶翻板的后澆帶模板,由鋼管、頂托、木枋、模板、門鉸、門栓、翻板組成,用鋼管、頂托、木枋和模板搭建后澆帶兩側的支撐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的寬度為后澆帶兩側支撐體系的模板距離,翻板的一側通過多個門鉸固定在后澆帶一側模板上,翻板的另一側通過多個門栓固定在后澆帶另一側模板上。
所述翻板上相鄰門鉸的距離為400mm,翻板上相鄰門栓的距離為400mm。
由于本實用新型的翻板一側通過門鉸固定在原后澆帶模板一側,從而實現翻板翻轉,另一側通過門栓固定在原后澆帶模板另一側,從而實現翻板具備承受混凝土荷載的功能。在后澆帶清理時將翻板打開,后澆帶內垃圾從打開的翻板部位清出,清理完成后將翻板關閉,即完成后澆帶支模。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通過門鉸、門栓形成一個翻板。翻板通過兩側門鉸、門栓將模板上混凝土荷載傳遞給兩側支模架,最終實現后澆帶支模的效果,從而在下部后澆帶混凝土未澆或強度不足情況下,保證后澆帶能正常澆筑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下部后澆帶混凝土未澆或強度不足情況下,實現能多層同時澆筑。
2、解決了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后澆帶兩側支撐未拆除施工,而導致回頂困難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施工剖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翻板與模板連接示意圖。
圖中:1—鋼管,2—頂托,3—木枋,4—模板,5—門鉸,6—門栓。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由鋼管1、頂托2、木枋3、模板4、門鉸5、門栓6、翻板7組成,用鋼管1、頂托2、木枋3和模板4搭建后澆帶兩側的支撐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7的寬度為后澆帶兩側模板4的距離,翻板7的一側通過多個門鉸5固定在后澆帶一側模板4上,翻板7的另一側通過多個門栓6固定在后澆帶另一側模板4上,相鄰門鉸的距離為400mm,相鄰門栓的距離為400mm。
本實用新型其主要施工步驟如下:
1、提前制作好200mm寬的翻板7,并在翻板7的一側每隔400mm安裝一門鉸5,在翻板7的另一側每隔400mm安裝一門栓6;
2、用鋼管1搭設后澆帶兩側結構支撐架;
3、用頂托2、木枋3、模板4完成后澆帶兩側結構模板安裝,后澆帶兩側模板之間間距為200mm;
4、將加工好的翻板7通過兩側的門鉸5和門栓6固定在已安裝好的后澆帶兩側模板4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建三局第二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建三局第二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30280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