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負壓式吸蟲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266522.6 | 申請日: | 2015-04-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682272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0-07 |
| 發明(設計)人: | 許益鵬;俞曉平;郝培應;申屠旭萍;付賢樹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計量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M1/06 | 分類號: | A01M1/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負壓式 吸蟲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小型昆蟲吸蟲器。
背景技術
當前,對小型昆蟲進行研究時,取樣工作主要依賴于電動吸蟲器和口吸式吸蟲器。而口吸式因價格低廉,攜帶方便,無電源限制等優點而得到廣泛使用,但也存在不少弊端,主要表現為采集效率低、不利于操作人員健康,目前有不少專利對此進行了改進,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申請號為201220659897.5的口式吸蟲器,雖然分別利用濾網和水對不潔空氣進行過濾,但是因組合管多反而不方便使用人操作。如申請號為200720110069.5的負壓吸蟲器,用吸耳球代替人嘴,有利于操作人員健康,但還存在兩點缺陷:吸耳球捏的過程中,氣流從進蟲管口出來而嚇跑蟲子;集蟲裝置至連通管沒有過濾,容易造成連通管堵塞。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負壓式吸蟲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負壓式吸蟲器,包括一個集蟲裝置和一個負壓吸球裝置,所述集蟲裝置包括進蟲管、存蟲管、前活塞、后活塞和進氣管,進蟲管和進氣管插入分別前活塞和后活塞,從而連接到存蟲管,所述負壓吸球裝置包括球體、單向進氣閥和單向出氣閥,連通管的兩端分別接到進氣管和單向進氣閥的一端,從而將集蟲裝置和負壓吸球裝置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進蟲管和存蟲管均為透明管。
進一步地,所述進氣管在進入存蟲管的一端用100目銅網、紗網或尼龍網封覆。
進一步地,所述連通管為軟管。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負壓式吸蟲器相對口吸式吸蟲器,不損害操作者的身體健康,采集效率高;所述的負壓吸球裝置為單向吸氣,氣流從進蟲管進,吸球尾部排除,操作時不易驚嚇到蟲子,采集成功率高;在所述進氣管覆有100目網,可防止蟲子和雜物進入連通管道,防止管道堵塞;所述存蟲管兩端為活塞,易拆卸,方便更換;所述存蟲管透明,方便對存蟲管中的蟲子進行觀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負壓式吸蟲器的結構示意圖:進蟲管1、前活塞3、存蟲管2、后活塞9、進氣管4、連通管5、單向進氣閥6、球體7、單向出氣閥8。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不是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負壓式吸蟲器,包括一個集蟲裝置和一個負壓吸球裝置,所述集蟲裝置包括進蟲管1、存蟲管2、前活塞3、后活塞9和進氣管4,進蟲管1和進氣管4分別插入前活塞3和后活塞9,從而連接到存蟲管2,所述負壓吸球裝置包括球體7、單向進氣閥6和單向出氣閥8,連通管5的兩端分別接到進氣管4和單向進氣閥6的一端,從而將集蟲裝置和負壓吸球裝置相連;所述進蟲管1、存蟲管2均為透明管;所述進氣管4在進入存蟲管2一端用100目銅網、紗網或尼龍網封覆;所述連通管5為軟管。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將進蟲管1對準昆蟲,捏放吸球7,風從進蟲管1通入存蟲管2,經進氣管4、連通管5和單向進氣閥門6進入球體7,并最終從單向出氣閥門8排出,氣流流動的同時將昆蟲吸入存蟲管2內,完成取樣操作。操作過程簡單,可連續取樣,對昆蟲影響小,昆蟲的成活率10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計量學院,未經中國計量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26652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