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反應釜加熱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261721.8 | 申請日: | 2015-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685091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0-07 |
| 發明(設計)人: | 李振奎;李劍;路強;李洪元;陳君;孫傳益;楊振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州開達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19/18 | 分類號: | B01J19/18 |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點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劉新合 |
| 地址: | 2210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反應 加熱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反應釜加熱裝置,尤其適用于蒸汽加熱反應釜。
背景技術
在染料加工工藝過程中,常常利用蒸汽為反應釜加熱,蒸汽通過進汽管從反應釜的底部通入反應釜的夾套內,然后蒸汽在夾套內繼續上行擴散,均勻的加熱整個反應釜體。
但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蒸汽通過細長的進汽管中進入反應釜夾套中時,由于汽流的集中涌入往往發出很大的噪音,造成了諸多缺點:如不利于操作員在反應釜旁監察交流,不利于保護操作人員的聽力,同時容易引起人煩躁而危害人體健康的聲音。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存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反應釜加熱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反應釜加熱裝置,包括設置在反應釜下部的進汽管,為了防止進汽汽流的突然涌入帶來極大的噪音,故而該進汽管不再直接連通反應釜夾套,而是通過一管徑大于自身的膨脹粗管連通反應釜的夾套。且為了進一步降低噪音,更快的疏散集中汽流,該膨脹粗管的管壁上還設置有復數個通孔,使得汽流能夠向外發散,減少夾套上進汽口的壓力。
進一步,為了排汽均勻,所述的膨脹粗管的通孔之間均等間距的排列。
進一步,所述的膨脹粗管的管徑為進汽管管徑的四倍。該膨脹粗管僅為一段,且管徑和通孔的尺寸也不大,無需擔心汽流過多的泄露,同時又能起到降噪的效果。
進一步,所述的反應釜釜蓋上設有加料口,反應釜內設置有攪拌裝置,該攪拌裝置的頂端連接設置在釜蓋上方的電機。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利用一段膨脹粗管放置在原進汽管與夾套進汽口之間,作為汽流由細管突然進入夾套大空間的一個緩沖處,并利用通孔疏散少許汽流,有效改善了蒸汽進入反應釜夾套時造成的噪音,為工作人員帶來健康的工作環境。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反應釜,11、加料口,12、電機,13、攪拌裝置,2、進汽管、3、膨脹粗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本實用新型可在原廠工藝設備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如圖1所示,反應釜1釜蓋上設有加料口11,反應釜1內設置有攪拌裝置13,該攪拌裝置13的頂端連接設置在釜蓋上方的電機12。在反應釜1下部設有一細長的進汽管2,為原先的蒸汽管路系統。先在該進汽管2至夾套的進汽口之間加裝一段膨脹粗管3,且該膨脹粗管3的管徑要比進汽管2的管徑大,并且膨脹粗管3的管壁上設置許多的通孔。
上述實施例中,膨脹粗管3的通孔之間均等間距的排列。
上述各實施例中,膨脹粗管3的管徑為進汽管2管徑的四倍。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蒸汽從進汽管進入,途經一段膨脹粗管3這一更為開闊的流動空間,并能從膨脹粗管3管壁的通孔向外界擴散出少許蒸汽,然而絕大部分的蒸汽繼續向前,進入反應釜1的夾套中,為反應釜1進行加熱。
利用本實用新型,使得工作環境相對于無此膨脹粗管3時,噪音明顯的降低,取得了很好的降音效果。
當然,上述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具體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礎上可根據實際需要作出具有針對性的調整,從而得到不同的實施方式。由于可能實現的方式較多,這里就不再一一舉例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州開達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未經徐州開達精細化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26172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