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排水路沿石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246578.5 | 申請日: | 2015-04-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626188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09 |
| 發明(設計)人: | 陳建雄;蘇靜霞;谷愛蓮;張煒東;徐磊;袁蕾;楊靜;谷忠義;王倩;熱比亞·肉孜;李蓉枝;石亮;閆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烏魯木齊市種苗場 |
| 主分類號: | E01C11/22 | 分類號: | E01C11/22 |
| 代理公司: | 烏魯木齊合縱專利商標事務所 65105 | 代理人: | 周星瑩;湯建武 |
| 地址: | 830013 新疆維*** | 國省代碼: | 新疆;6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路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路沿石技術領域,是一種排水路沿石。
背景技術
在城市道路施工過程中,為了解決因雨水、冰雪等引起路面積水,通常會建造有道路排水系統;因為受到城市環境的影響,通常城市道路都會采用的暗式的地下管道排水;而這種道路排水系統受地下管道的管徑、管道布局等多方面影響,排水能力十分有限;尤其是在遭遇暴雨的情況下,暗式的道路排水系統無法在短時間內及時的將道路上的雨水排出,容易使道路形成內澇,造成了道路突然塌陷等嚴重后果;同時由于雨水通過地下管道會直接排入至下水道內,造成雨水的浪費。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排水路沿石,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其能有效解決通過暗式的道路排水系統無法及時排水以及存在雨水浪費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一種排水路沿石,包括路沿石本體;路沿石本體包括下部的地下部分和上部的地上部分;在地上部分的右側設有排水缺口。
下面是對上述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
上述排水缺口為底部可帶有向后傾斜坡度的傾斜缺口。
上述排水缺口的底部坡度可為0.01至0.03。
上述排水缺口的深度可在10厘米至12厘米之間。
上述可包括至少兩個路沿石本體,相鄰路沿石本體首尾固定連接在一起;相鄰路沿石本體的排水缺口組合形成排水槽。
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路沿石本體上的排水缺口3能夠使路面雨水成的地表徑流引入道兩旁的綠化帶中,及時的將路面的雨水吸收,防止道路內澇;同時吸收的雨水可做為綠化植物的灌溉用水,或經滲透可轉化為地下水儲備,提高雨水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附圖1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附圖3的A-A向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編碼分別為:1為地下部分,2為地上部分,3為排水缺口。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
在本實用新型中,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對位置關系的描述均是根據說明書附圖1的布圖方式來進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關系是依據說明書附圖1的布圖方向來確定的。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如附圖1、2所示,該排水路沿石包括路沿石本體;路沿石本體包括下部的地下部分1和上部的地上部分2;在地上部分2的右側設有排水缺口3。針對兩側修建有綠化帶的城市道路,路面的雨水可以直接通過排水缺口3進入綠化帶,綠化帶里的土壤具有極強的滲水能力,能夠及時的將路面的雨水吸收,防止道路內澇;同時吸收的雨水可做為綠化植物的灌溉用水,或經滲透可轉化為地下水儲備,提高降水的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
可根據實際需要,對上述排水路沿石作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
如附圖2所示,排水缺口3為底部帶有向后傾斜坡度的傾斜缺口。雨水經排水缺口3時,可沿其底部的坡度進入到綠化帶內,起到導流的作用。
根據需要,排水缺口3的底部坡度為0.01至0.03。
根據需要,排水缺口3的深度在10厘米至12厘米之間。由于在道路施工過程中,路沿石的高度要求在10左右;因此,排水缺口3的深度在10厘米至12厘米能夠達到將路面雨水完全排出的目的。
實施例2:如附圖3、4所示,包括至少兩個路沿石本體,相鄰路沿石本體首尾固定連接在一起;相鄰路沿石本體的排水缺口3組合形成排水槽。
以上技術特征構成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實施效果,可根據實際需要增減非必要的技術特征,來滿足不同情況的需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烏魯木齊市種苗場,未經烏魯木齊市種苗場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24657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