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馬鈴薯收獲機起挖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246483.3 | 申請日: | 2015-04-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518463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8-05 |
| 發明(設計)人: | 劉濱;鄭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鑫源農機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D15/04 | 分類號: | A01D15/04;A01D33/08;A01D33/12 |
| 代理公司: | 重慶博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梁展湖;李海華 |
| 地址: | 401329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馬鈴薯 收獲 機起挖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馬鈴薯收獲機械,尤其涉及一種馬鈴薯收獲機起挖機構。
背景技術
馬鈴薯是我國的主要農作物品種,尤其是在山區和丘陵地區。馬鈴薯既是農作物,又是經濟作物,是中西部地區種植戶的主要經濟來源。但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馬鈴薯的收獲卻成了一個大問題,人工收獲,用工量大,勞動強度大,且收獲時間長,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也嚴重制約了種植戶收入。因此,市面上出現了許多用于收獲機械,其主要是將挖出的馬鈴薯散落在地面上,然后通過需要人工撿拾,但目前的馬鈴薯收獲機械尤其是馬鈴薯起挖機構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1、結構較為復雜,易損傷馬鈴薯;
2、馬鈴薯與泥土的分離率較低,并且馬鈴薯散落面積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怎樣解決現有馬鈴薯收獲機械的起挖機構結構復雜,馬鈴薯易損傷,且馬鈴薯與泥土分離效率低的問題,提供一種馬鈴薯收獲機起挖機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馬鈴薯收獲機起挖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挖掘鏟和篩斗;所述挖掘鏟包括鏟頭和數根與鏟頭相連的第一托桿,所述鏟頭的縱向截面呈U形;所述第一托桿位于鏟頭后方并與鏟頭固定連接,其長度方向與鏟頭的前后方向一致,且第一托桿對應鏟頭的兩側壁及底部分布,使第一托桿圍成與鏟頭對應的U形;所述篩斗包括托板和第二托桿,所述托板的縱向截面也呈U形,所述第二托桿位于托板的后方并與托板固定連接,其長度方向與托板的前后方向一致,且第二托桿對應托板的兩側壁及底部分布,使第二托桿圍成與托板對應的U形;其中,第二托桿的長度大于第一托桿的長度;
所述挖掘鏟和篩斗上下并列設置,挖掘鏟后部與篩斗前部能夠部分重合;且挖掘鏟的第一托桿與篩斗的第二托桿錯位分布;該篩斗的托板的兩端分別與一豎向設置的傳動板的下端可轉動相連;所述傳動板的上端與一擺桿固定連接,下端先向外彎折并延伸后再向下彎折并延伸,使傳動板呈Z形;
在傳動板的彎折段上方設有一傳動件,所述傳動件包括位于傳動板兩側的夾板,兩夾板的兩端分別通過連接螺栓相連,在兩夾板之間設有兩內襯套和兩外襯套,兩內襯套分別套設于兩連接螺栓的螺桿上,兩外襯套分別套設與兩內襯套上,且所述內襯套的長度大于外襯套的長度,所述傳動板與傳動件靠近篩斗后端的外襯套固定連接;
所述挖掘鏟的鏟頭的兩端分別通過一傳動臂與傳動板上的傳動件相連,其中,傳動臂的下端與鏟頭固定連接,上端與傳動件靠近挖掘鏟前端的外襯套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與鏟頭底部相連的第一托桿的后端向下傾斜,與托板底部相連的第二托桿的后端先向下傾斜并延伸后再向后彎折并延伸。
進一步地,在兩傳動臂外側分別設有一支撐板,所述傳動臂的下端與鏟頭固定連接后與支撐板的下端轉動連接;所述支撐板的上端用于與機架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擺桿與一搖臂相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1、結構簡單,裝配方便,并且便于檢修和維護。
2、起挖過程中,馬鈴薯損傷小,能有效地提高馬鈴薯的完好性。
3、起挖后,能夠有效地將馬鈴薯與泥土分離,從而提高馬鈴薯與泥土分離效率;并且,馬鈴薯從篩斗的后部落下,從而使馬鈴薯散落面積更加集中,更便于收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鏟頭,2—第一托桿,3—托板,4—第二托桿,5—傳動板,6—擺桿,7—傳動件,8—傳動臂,9—支撐板,10—搖臂。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鑫源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鑫源農機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24648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旋轉式割草機
- 下一篇:一種旋噴式富曬米的施肥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