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生物質真空鍋爐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236421.4 | 申請日: | 2015-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555316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8-12 |
| 發明(設計)人: | 徐利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三匯能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H7/02 | 分類號: | F24H7/02;F24H9/18;F24H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正達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518 | 代理人: | 路遠 |
| 地址: | 10004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 真空 鍋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供暖鍋爐,尤其涉及一種熱媒負壓蒸發的供暖鍋爐。
背景技術
真空鍋爐是在封閉的爐體內部形成一個負壓的真空環境(負壓蒸汽室),在機體內填充熱媒水。通過燃燒或其它方式加熱熱媒水,熱媒水被加熱產生蒸汽,蒸汽通過冷凝換熱加熱換熱器管子里的水,實現熱水的供應。通常情況下采用高熱值油氣作為燃燒燃料,目前可以利用更加環保的生物質顆粒作為燃料。生物質燃料的熱值相對較低,如果不能對燃燒火焰的熱傳導煙道進行特殊設計,提高與負壓蒸汽室中熱媒水的熱交換效率,會造成傳熱管的冷凝換熱效能低下。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生物質真空鍋爐,解決生物質燃料熱值較低,采用傳統煙道不利于保持真空鍋爐熱交換效率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生物質真空鍋爐,包括火焰燃燒腔體、煙道、負壓水箱、生物質燃燒機和換熱管,火焰燃燒腔體為一中空的密封箱體,為立方體輪廓,在火焰燃燒腔體的左側壁上開設通孔固定生物質燃燒機,生物質燃燒機的火焰噴嘴朝向火焰燃燒腔體的右側壁;
負壓水箱為一中空的密封箱體,采用立方體輪廓,負壓水箱腔體的上部固定有換熱管,換熱管通過連接管路與負壓水箱外部的熱力回路連通;負壓水箱的前側壁、后側壁、右側壁向下延展,分別與火焰燃燒腔體的前側壁、后側壁、右側壁固定連接,與負壓水箱下側壁和火焰燃燒腔體上側壁形成右端密閉、左端開口的煙道;
在火焰燃燒腔體的上側壁中部與右側壁之間開設若干導流通孔,導流通孔均勻分布;
在負壓水箱下側壁的下端,設置向負壓水箱腔體內突起的擾流盲孔,擾流盲孔在負壓水箱下側壁上均勻分布。
從所述火焰燃燒腔體的上側壁下端的中部,自左向右固定一組與火焰燃燒腔體軸線垂直的導流板,導流板的前后寬度與火焰燃燒腔體前后側壁間距相等,導流板的上下高度為火焰燃燒腔體上下側壁間距的1/2至2/3,各導流板向火焰燃燒腔體的右側壁傾斜,傾斜角度自右向左逐漸增大,范圍在15°至65°。
所述導流通孔的內徑小于擾流盲孔的內徑,所述導流通孔位于導流板之間及導流板與右側壁之間,位于火焰燃燒腔體的上側壁中部與右側壁之間的擾流盲孔與導流通孔位置和數量相應,導流通孔與相對應的擾流盲孔共軸線。
所述負壓水箱下側壁邊緣的擾流盲孔的末端連通,在煙道上部的負壓水箱腔體底部形成第二煙道。
在火焰燃燒腔體的上側壁上端,設置一組平行的導流凸棱,導流凸棱與火焰燃燒腔體的軸線平行。
本實用新型的生物質真空鍋爐,通過設計新的煙道結構,改善了煙氣與熱媒水的熱交換效率,保證了煙氣可以更有效地,充分地完成與熱媒水的熱交換,保證了熱媒水與換熱器間的冷凝換熱效率,使得生物質真空鍋爐的有效負荷得以提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生物質真空鍋爐的主視剖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生物質真空鍋爐的左視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包括火焰燃燒腔體51、煙道52、負壓水箱53、生物質燃燒機54和換熱管55,火焰燃燒腔體51為一中空的密封箱體,采用立方體輪廓,以左側壁和右側壁的中心連線為軸線,在火焰燃燒腔體51的左側壁上開設通孔固定生物質燃燒機54,生物質燃燒機54的火焰噴嘴朝向火焰燃燒腔體51的右側壁;
從火焰燃燒腔體51的上側壁下端的中部,自左向右固定一組與火焰燃燒腔體51軸線垂直的導流板62,導流板62的前后寬度與火焰燃燒腔體51前后側壁間距相等,導流板62的上下高度為火焰燃燒腔體51上下側壁間距的1/2至2/3,各導流板62向火焰燃燒腔體51的右側壁傾斜,傾斜角度自右向左逐漸增大,保持在15°至65°;
在火焰燃燒腔體51的上側壁開設若干導流通孔63,導流通孔63位于導流板62之間及導流板62與右側壁之間,均勻分布;
負壓水箱53為一中空的密封箱體,采用立方體輪廓,以左側壁和右側壁的中心連線為軸線,負壓水箱53腔體的上部固定有換熱管55,換熱管55通過連接管路與負壓水箱53外部的熱力回路連通;負壓水箱53的前側壁、后側壁、右側壁向下延展,分別與火焰燃燒腔體51的前側壁、后側壁、右側壁固定連接,與負壓水箱53下側壁和火焰燃燒腔體51上側壁形成右端密閉、左端開口的煙道52;
在負壓水箱53下側壁的下端,設置向負壓水箱53腔體內突起的擾流盲孔65,擾流盲孔65在負壓水箱53下側壁上均勻分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三匯能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北京三匯能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23642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