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壓力調節式控制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235861.8 | 申請日: | 2015-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572209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8-19 |
| 發明(設計)人: | 王恒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恒 |
| 主分類號: | F02D9/10 | 分類號: | F02D9/10;F02B31/06;F02B31/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1156 江蘇省南京***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壓力 調節 控制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內燃機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可以實現自然吸氣發動機進氣系統自我調節的壓力調節式控制器。
背景技術
20世紀初,英國B.Hopkinson在內燃機試驗中發現:擾動氣缸內的空氣時,能加速燃燒過程80年代以后,通過發動機的進氣系統組織缸內的空氣運動,利用渦流實現混合氣分層燃燒效果,利用滾流增加燃燒室內的湍流強度和采用稀混合氣燃燒模式等,都成為目前火花點火發動機重點關注的研究內容。發動機氣缸內的空氣運動是瞬變和復雜的,從氣體宏觀的整體運動來看,一般表現為斜軸渦流。這時渦流和滾流可以做為斜軸渦流兩個獨立的分量。試驗發現滾流同樣可以提高壓縮終了時燃燒室內空氣運動的湍流強度,增加湍流強度可以促使火焰傳播速率加快,燃燒持續期縮短,放熱率提高,從而改善了燃燒過程,提高發動機的動力性。滾流模式優于渦流,因為滾流的形成依靠缸壁和活塞運動,進氣過程中可以保存有較大的動能,壓縮過程中一部分動能使大尺度的空氣運動破碎成眾多小尺度的微渦,提高了缸內的湍流強度,而渦流一般經歷著不斷衰減的過程。總的來看,之所以汽油機采用滾流一方面是由于汽油機轉速較高,這就導致每個燃燒沖程需要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而滾流能夠保證在壓縮后期較大的湍動能,使火焰傳播速率增加沒縮短燃燒持續期;二是由于結構的限制,汽油機可利用的空間較小,而渦流氣道占用空間較大。
經過現有文獻檢索,發現專利申請號為20121041673.5,名稱為一種汽油發動機可變進氣滾流調節機構的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利用電動執行器來調節進氣滾流的技術,但是他不能實現進氣滾流的自我調節。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壓力調節式控制器,可以實現進氣滾流的自我調節。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實用新型包括發動機進氣管、空濾、節氣門、進氣總管、進氣支管、發動機、發動機排氣管、催化包、消音器、導葉板、旋轉軸、推拉桿、控制體、移動體、第一彈簧、滑動體、第二彈簧、連接管,發動機進氣管的出氣口與進氣總管的進氣口相連接,進氣總管的出氣口與進氣支管的進氣口相連接,進氣支管的出氣口與發動機的進氣道相連接,空濾、節氣門依次連接在發動機進氣管上,發動機排氣管的出氣口與發動機的排氣道相連接,催化包、消音器依次布置在發動機排氣管上,旋轉軸鑲嵌在進氣支管的上壁面上,導葉板布置在進氣支管內并與旋轉軸固結在一起,控制體內部腔體橫截面為長方形,移動體、滑動體均布置在控制體內并與控制體的內壁面密封接觸,移動體、滑動體的縱截面均帶有斜坡結構并相互密封接觸,推拉桿的一端與導葉板鉸接在一起,推拉桿的另一端穿過控制體的下壁面后與移動體鉸接在一起,移動體的上壁面通過第一彈簧與控制體的上壁面相連接,滑動體的右壁面通過第二彈簧與控制體的右壁面相連接,連接管的一端與控制體的下部腔體相連通,連接管的另一端與發動機、催化包之間的發動機之間的發動機排氣管相連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可以實現進氣滾流的自我調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圖1中A-A剖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B-B剖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中C-C剖面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號分別為:1、發動機進氣管,2、空濾,3、節氣門,4、進氣總管,5、進氣支管,6、發動機,7、發動機排氣管,8、催化包,9、消音器,10、導葉板,11、旋轉軸,12、推拉桿,13、控制體,14、移動體,15、第一彈簧,16、滑動體,17、第二彈簧,18、連接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為前提,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恒,未經王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23586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