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管母線段間軟連接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234091.5 | 申請日: | 2015-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633023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09 |
| 發明(設計)人: | 葉紀林;黃奎;林澤江;李國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大全封閉母線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13/58 | 分類號: | H01R13/58;H01R13/621;H01R13/4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22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母線 段間軟 連接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輸電設備配件技術領域,具體為管母線段間軟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應用在電力傳輸線路的導電管母線通常需要采用連接件進行段與段之間的固定連接。現有的管母線段間連接大多采用硬連接結構,而硬連接結構在一些使用環境下,無法抑制機械振動通過其進行傳播,也無法降低機械振動對端部連接處可靠性的影響,往往會因位移變化而被拉扯,導致連接可靠性下降。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管母線段間軟連接結構。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管母線段間軟連接結構,包括左、右兩個過渡金具以及銅辮子、伸縮護套,兩個所述過渡金具上均開有螺栓孔,所述銅辮子的左右兩邊接頭上也開有螺栓孔,所述左、右過渡金具與銅辮子的左右接頭用螺栓通過螺栓孔固定連接,所述銅辮子與過渡金具的外面套裝有伸縮護套。
作為優選,所述螺栓為8.8級高強度螺栓。
作為優選,所述過渡金具采用鋁材料制成。
作為優選,所述伸縮護套為絕緣波紋護套。
作為優選,所述銅辮子與過渡金具之間的搭接面鍍銀。
作為優選,所述螺栓孔至少設置為一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將管母線段與段之間采用銅辮子過渡,可實現360°彎曲和伸縮,且兩段管母線之間不受應力,同時,管母線端頭的過渡金具與銅辮子之間采用8.8級高強度螺栓鎖緊,緊固力矩大,連接可靠。
2、本實用新型采用銅辮子連接,其截面大,載流能力強,電能損耗小,而且在銅辮子與過渡金具之間的搭接面鍍銀,可實現不同材質導體的順利搭接過渡。
3、本實用新型的軟連接結構整體套絕緣波紋護套,保證管母線的伸縮和導體的絕緣,兩段管母線連接處的外形仍能保持與主回路母線尺寸一致,使搭接處的電流順利過渡,并避免連接處采用不同尺寸的絕緣護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過渡金具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銅辮子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1—管母線Ⅰ,2—過渡金具Ⅰ,3—銅辮子,4—絕緣波紋護套,5—螺栓,6—過渡金具Ⅱ,7—管母線Ⅱ,8—螺栓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具體說明。
如圖1至圖3所示,管母線段間軟連接結構,包括過渡金具Ⅰ2、過渡金具Ⅱ6以及銅辮子3、伸縮護套4,過渡金具Ⅰ2和過渡金具Ⅱ6上均開有螺栓孔8,所述銅辮子3的左右兩邊接頭上也開有螺栓孔8,所述過渡金具Ⅰ2、過渡金具Ⅱ6分別與銅辮子3的左右兩邊的接頭用8.8級高強度螺栓5通過螺栓孔8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銅辮子3、過渡金具Ⅰ2、過渡金具Ⅱ6的外面套裝有絕緣波紋護套4。所述過渡金具Ⅰ2和過渡金具Ⅱ6采用鋁材料制成,所述銅辮子3與過渡金具Ⅰ2、過渡金具Ⅱ6之間的搭接面鍍銀。其中,在本實施例中,每個過渡金具的螺栓孔8設置為兩個。
在實際使用時,將銅辮子3的左右接頭處的螺栓孔8分別與過渡金具Ⅰ2、過渡金具Ⅱ6上的螺栓孔8通過螺栓5連接,并將絕緣波紋護套4套裝在過渡金具Ⅰ2、過渡金具Ⅱ6、銅辮子3上,再將管母線Ⅰ1安裝在過渡金具Ⅰ2上,管母線Ⅱ7安裝在過渡金具Ⅱ6上即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現場施工非常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上述實施例只是為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是在于讓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內容的實質所作出的等效的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大全封閉母線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大全封閉母線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23409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IGBT驅動及保護電路
- 下一篇:差動保護誤動作控制方法及系統





